
一
能认识他人的不一定能自我认知
所谓正确的自我认知,就是符合神所设计创造的我们的真我本相的那种分析结果。
自我认知,self-consciousness,是一个人运用上帝所赐予的理性这个工具,把自己作为思维对象,认识的客体,来进行分析、推理,所得到的结论。
所以“自我认知”是灵魂整体运作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内容固定不变的实在。自我认知是一个被建构起来、也会动态地调整、不断变化,不断地被更新的一个内容。
自我认知的丰富程度、深刻程度、正确程度,跟这个人从神那里领受到的,我们刚才指出的,第二层能力,作为智性(知性)的理性分析能力多少有关。
但理性能力就像是军队和武器一样 ,它们虽然是战争的主体 ,可是 ,它们的灵魂却在统帅的人 ,这个“统帅”就是作为自我认知动力的 ——人类的心灵 。
心灵里一定要有相应的情感 、强烈的动机 、足够的意志 ,才能开动理性能力这个大军 ,来进行认知和无知这场战争 。
而且身体在自我认知的事情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记得前几年非常流行 “微表情心理学” ,书店里充满这种书 ,这类理论满足了人们对 “人心的真实”的某种渴望 ——难怪 ,在这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时代 ,人们已经对假冒伪善非常疲惫 ,对于他者内心真实的情感 、真实的意图非常渴望 。
人们希望找到一条洁净度 ,有了这个捷径 ,人与人之间就不必在生活中位格交流、付出情感、长期观察、用心交往才知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 有一部美剧 《你对我撒谎试试》就是这样的 。
男主角是一个在亲密关系上受过创伤 ,但又掌握了微表情学技术的专家 ,他靠对人类面部表情 和身体不自觉动作的 极度细微的分析 ,可以自“解读”出它们不为人知的意义 ,用于破案 ,百发百中 ,屡试不爽 。但他这套 ,用于恢复与儿女 、恋人的亲密关系 ,却总是失败 。
一个人能够认清他者 ,却很难看清自己的真相 ,这说明 ,自我认知比“认知他人”难度大多了 ;也许是因为人心是诡诈的 ,常常会欺骗自己 。
总之 , 认知他人已经很不容易 ,认识自己就更加困难 。因为我们总是会有伪装 ,我们也总是难免私欲 , 人永远不会凭自己就具备一个被洁净的心灵 ,一个健全的理性 ,和一个无伪装的外形 。

二 、 人的自我认知何以可能
“自我认知” 的对象是人 ,而人是个奥秘 ,即使人对自己的认知,一生也永无穷尽 。
基督信仰不同于希腊哲学 ,后者认为人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认识人 。德尔菲神庙的门口刻着一句话 : 认识你自己 ,但不要过分 。
这句话很有意思 。在遥远的古代 ,希腊哲学和希腊理性 ,其实已经知道 ,尽管要以认识自己 (自我认知 )为哲学的天职 ,但这个工作却不要过分 ,因为自我认知里面蕴含着危险 。
危险就在于 ,正如神的话语揭示的那样——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而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 ” (耶利米书17:9-10和合本)
就像我们知道隐秘的属于耶和华 一样 ,作为耶和华创造物的人类灵魂 ,总有一部分是居于隐秘之处的 ,这部分 ,有可能是自我认知的边界 ;也有可能凭着主祂愿意启示给谁就启示给谁的原则 ,凭一个人的承受能力 ,来领受 。
所以 ,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那句箴言 ;“认识你自己 ,但不要过分”的言下之意我们就可以明白了 , 在没有神的情况下 ,人自己认识自己 ,不仅有害 ,甚至就是个诅咒 。
可是 ,人类的确需要认识自己 ,也自诩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所以 ,希腊哲学家就开创了自我认知的这样一个潮流 ,或者典范 。所有从哲学系毕业的学生都知道 ,哲学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的自我探寻 ,自我认知的历史 ;
吉林大学已故的哲学家高清海先生在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解读一书的序言结尾感叹 :
人是哲学的秘密 。
诚然 ,高先生找到了钥匙 ,知道所有哲学难题的秘密都跟人有关 ;但人自己认识自己 ,就跟拔着自己的头发上天一样 ,终极来说 ,是不可能的 。是一条虚空的不归路 。
“认识至高者是智慧的开端” ,[圣经 -箴言1: 1],只要依靠我们的造物主 ,人就能开展包括自我认知 在内的难题。 如上文所言 ,造人的的主 ,祂是作者 ,他比作品自己更了解作品的秉性 。正是因为凭着信心相信这一点 ,我们今天关于自我认知的讨论 ,才不至于流于《传道书》所言的 “虚空和捕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