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爱与妄,之言:“真实与虚假,与想象。”

爱与妄,之言:“真实与虚假,与想象。”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0-07-14 06:48 被阅读0次

    “幻想容易,决断也容易,真正要把幻想和决断变为现实却是无比困难。”——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从什么时候开始,真实变得不再那么坚定,虚假成为了自己的避难所,想象力则为自己增添起一座座心防?在尚未清醒的意识到生命是什么,真实是什么,在尚未真正接触文字、文学,以及一切艺术形式之前,我是单纯的,也是活在某一种肤浅之中,肤浅的快乐,和肤浅的悲伤。计较得失,权衡利弊,这是我的体验的感情的来源。于是,本能的追随内心,本能的追逐名利,追逐一起美好的,追逐拥有大于欣赏。在那些年里,我如此辛苦,也如此充实,每一天都活得很真,疼痛是真的,快乐是真的,不需要理由,也不会去细究原因。因为,在那些年里,经验远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重要,想象力更是尚处于未被挖掘的状态。一切都是实在的,真实的,可靠的,不需要审视,不需要担心,也不需要做那么多的心理建设,就只是无忧无虑的活着,每一天这样早晨、中午、下午、晚上,如此循环着。

    可是,这样的日子很快便被打破了。我们需要上学,需要接受教育,需要通过评分考核,以及竞争来博取大人的欢心。那时候起,好像别人的目光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是的,在那之前,父母怎么看自己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直以来,父母都不会真正的和我们对视什么的,他们只会告诉我们去做什么,去做就对了。然后,他们会做好饭,会将一些家庭的事务适当的、慢慢的交给我们去做。可是,因为接受了教育,而教育总是过多的谈论计算、学习、成长、感受等等这些,而且很快“教育”也变成了家庭探讨的一部分“话题”。那是前所未有的注视,我们则渴望着得到重视,渴望着被关注着,被关爱着。只是,这种代价就是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而对于真正的生活,那是学习之外的课题,在学校是很少教我们的。

    一切问题的源头似乎都已经清楚了。是的,我们长时间的待在这么一种几乎没有生活的校园中,学习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真实,甚至是我们的全部。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要远比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更长的时间,而且是更加专注的学习。可是,我们似乎忘了,教育是相对有其局限性和一定的“滞后”的。所以,等我们毕业之后,终于可以真正的开始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却开始有些无所适从了。现实的真实和想象中的真实,或教育中、学习过程中我们所建立起来的真实,它们是有差距的。

    毫无疑问,怀疑似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真实的力量越来越不被重视,我们被青春的憧憬,和十几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之下的观念,无疑这些更像是真实的,是我们渴望的真实。可现实的力量就是,它不受我们的思想、观念所影响,它只会是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着。可是,在这之前,我们总觉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想改变什么,它是可能的。这是我们的信心,受过教育之后的信心,以及十几年来根深蒂固的信心。就这样突然的,被宣判了:它并非那么可靠、坚定,并非那么真实、充实,甚至连人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工具,社会的工具,只是在起着一个物件的作用似的。我得承认,那一刻,以及后来的很长时间里我依旧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

    2.

    说来可笑,在读书的时候,我常在想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再后来工作了,我就在想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怀着这样的一种疑惑,我却不得不接受需要读书的事实,需要工作的事实。可是,哪怕我现在不读书了,我也依旧不明白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哪怕我在某一天里,或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工作了,我还是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但它们确确实实困扰着我,并时时刻刻的束缚着我,约束着我,我跳不出这个圈子。甚至,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怀疑人生了,怀疑人生的意义,它是否真的有意义可言?

    试想一下,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竟然是学习,然后工作,而这一切的目的似乎都在指向金钱,这怎么能不让我怀疑呢?再就是人们的看法,世人的目光也在这儿。什么身份地位,什么职业荣誉,什么家庭婚姻,好像所有的起点都在于你是否足够有钱。有钱就意味着有影响力,就意味着这是权力。可是,说真的,能够真正掌握权力,能够真正达到经济独立,或者说能够不为钱而烦恼的人,又何其多呢?尤其是于我们这种芸芸众生的普通的、平凡的人而言。更何况,内心里我是一刻也认可不了我的生命,几十年的岁月,竟是为了钱在奔波着。甚至没了钱,我连生存都会成为一个问题,更别说生活了。这和小时候我所理解的生活,是不同的。这和小时候我看到的生活,是不同的。

    在小时候,钱真的不那么重要。但凡懂事一些,乖巧一些,帮家里多干一些活儿,父母就可以很开心,很欣慰了。而且,那时候自己也并不需要什么钱,安分守己、本本分分的做事情,只要不偷懒,只要辛苦一些,那还是可以拥有生活的啊。可是,长大了,一看,才发现原来还是需要钱,父母那么辛苦也是因为没有钱。这些怎么能不让人怀疑呢?

    明明生活在真实的世界,明明接受了教育,明明是为了钱在奔波着,可为什么总觉得它是虚假的呢!就像小时候的快乐,无忧无虑,以及过往的荣誉,无论被称为“好孩子”,还是被誉为是个“聪明的人”,这些都更像是一个个刻意编织的谎言,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安然的接受教育,接受父母灌输的思想,接受自己。原本这些,我们都是可以自然生长啊?不是吗?疼了就知道怕了,怕了总会想办法解决的,即使逃避也还是会想办法去解决生活的基本问题的。去学习,去成长,去独立,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啊。可是,教育、工作,这些将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分成了三六九等,分成了价值大小,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意义。好像,我们只需要选择,不得不去选择,也只能从中选择。无疑,这是脱离了我们一直以来信以为真的真实啊。

    3.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一本书,远藤周作的《丑闻》,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距离真正的“丑闻”是遥远的。因为这一切,更像是被冠名为“丑闻”的一系列事情罢了,且绝大多数都是故事中角色的自我臆断。也就是说,它既不包括现实的真实部分,也不是绝对的虚假存在的,而是更多的来源于想象。那是一个个对应人格的自我审视。

    故事中的主角是悲哀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他和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没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他对“丑闻”的看法决定了他陷入“丑闻”的事实。好像从某一刻开始,事情的真假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因为它确确实实对生活,对原本的生活,以及对自己造成了足够的影响和伤害。可是,这一切能怪谁呢?人们总是希望从别人那儿看到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旁观别人的不幸,并怀着某种侥幸心理,幸灾乐祸。好像,别人真的能从他人的“丑闻”中得到些什么似的,紧紧的盯着别人的生活不放,以至于他们的目光甚至比“丑闻”还要丑陋。

    归根结底,受到这一切伤害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既要承受着别人的目光,这种无妄之灾,还要承受着“丑闻”本身带来的压力,自我的审视和批判。不断否定着自己,不断通过想象给自己竖起一座座心防,然后又不断被撕裂开来。伤口是如此的深,疼痛则远比身体的疼痛更加酷烈,那是在心口上开了一道道的缝。信心动摇,观念动摇,生活更是无时无刻不被其影响着。

    事实呢?故事中的主角是受伤害最深,因为他太在乎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可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构建而成的啊。他也是受害者之一,为什么却只有他最受伤呢?难道不应该是每一个陷入“丑闻”中的人都应该为此付出代价吗?最起码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应该为此感到羞耻,而不是有的人能够无动于衷,有的人却仿佛置身于“局外人”。还有那些可耻的幸灾乐祸的旁观者,他们煽风点火,恨不得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非得看到别人死去活来的痛苦中挣扎才舒服了,似乎这样才能带给他们快感和满足。

    可是,这一幕幕却又那样的真实,在现实中如此,在艺术作品中也同样摆脱不了这样的结局。这是多么悲哀的真实和虚假呢!

    4.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生突然的陷入了某种安定中了,原本这应该是平稳前进的起点,是适应过后,接受一切,然后重新开始的起点了。而我,也应该好好的生活,专注于当下,应该泯然众人,成为平庸中的一个。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可我还是始终格格不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说到底,这一切是为什么呢?我想了很久,无非是这世界的真实和想象中自己觉得的真实是不同的,无非是在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虚假,既不符合自己所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那十几年来所受的“教育”观念,更加不符合内心深处生活的原本模样。我拒绝承认这一切,我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所以我融入不进去。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被自己的思想观念束缚着,我封闭了,我想置身事外可又做不到真正的置身事外。

    可能还是那个原因。在文学、文字的世界里,我大可以从容的面对世人的评价,因为我从文字中我能清楚的分析出对方的目的,以及对于我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在生活中,当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他们身上我无法轻易的解读出他们的目的。甚至很多很多的“恶”,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也做不了。对于真实的世界而言,一切都是实打实的疼痛和无力感,一切都是那样的残酷和艰难,甚至美好,也容不得细究。

    我的性格是悲观的,这种悲观要远大于“远见”的范畴。在很多年前,我对想象是自信的,自认为自己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殊不知现实的残酷却要远远大于我所能想象的残酷。于是,既不符合自己的理想,也不符合想象,现实就那样冰冷的,僵硬的摆在面前,你怎么想,我怎么看,任凭想象也终动摇不了现实半分。唯一好受点的,不过是还可以选择自欺欺人罢了。可即使这样,内心的不安和自我怀疑,又何曾增减了些许?不会的。

    其实,仔细想想,我也不曾改变多少。我还是当年的那个我,还是那么的在乎得失,权衡利弊,而后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获得快乐,也因此而悲伤。只不过是当初的那些标准提升了,在想象中我还添加了许许多多的附加条件,于是快乐变得不再容易,悲观的性格加以现实变得更加悲观了。

    所以,真实也好,虚假也罢,或想象,那些不过是建立在现实之上对现实的观念而已。现实不会被这些所替代,我们却需要以此来适应现实。所以,我的格格不入,说到底是对现实做不到完全的诚实,诚实内心,诚实事实本身。所以,我的绝大多数的烦恼也终不过是庸人自扰,而非什么远见,更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归根结底,就是诚实与否,而我还不够诚实,最起码没有现实那般诚实。

    你呢?还觉得世界是虚假的吗?如果是,那可能你还没有失去自己,又或是还没有放下自己的成见。毕竟,它的真实也并非需要我们承认什么,它就那儿,始终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与妄,之言:“真实与虚假,与想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gt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