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丸子(我们在大理认识的80后北京文青)向我推荐韩国电影《寄生虫》。下面是我看完后和她的一段对话。
我:“刚看完,挺沉重的。到底谁是寄生虫呢?善良到底是天性还是处境决定的?是不仁才能变富还是为富就不仁了?仇富是这个世界的必然吗?但似乎也只会出现个体冲突事件,革命的潮流已很难再形成了。
富人的处境很危险,可还有人在炫富。就像这家人全然不知自己家早已沦陷,还在庆祝。“
丸子:“嗯,谁是寄生虫是个相对论,善良我想还是决定于处境,我想在这个社会想长久做事业成为真正的富人还是要“仁”,不仁是一时。
这部电影我思考的角度是,阶层难以跨越吗?人的思维方式甚至命运与原生家庭、个人探索的关系有多大?有人说,不必给孩子报班,让父母在镜子前照照就知道孩子未来什么样?
中国是不是已经走向阶级固化了?”
我:“我虽然也尝试努力地为孩子把自己做得好一些,但其实心里还是确定孩子的天性是决定性的。我从来不太相信人的命运真的会受制于阶层,以前不会,将来更不会。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学到很多知识。有钱有地位的家庭会让孩子有个相对easier 的人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个孩子不也同时失去了本来应该付出的努力吗?而这种努力的付出对一个人的潜力的发掘是更有好处的。所以,重要的是认知,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好电影是可以令人回味,引发思考讨论,有地域特色却能激发共情。
《寄生虫》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当然是韩国的骄傲,而在我看来更是奥斯卡的一个荣誉,至少它让我刮目相看。这部韩国片的视觉视角虽说都是超越地域的,终究还算不上大片,奥斯卡能把史上首部非英语的最佳影片颁给此片,和英国王子娶美国黑姑娘有一比。
说回影片,这两天我突然想到了杭州保姆纵火案,有惊人相似处。脑子里再次琢磨着“善良”两字,感觉在当今社会,善良成了尴尬的奢侈品,富人滥用之,穷人用不起。
可还是有穷人被激励鼓动去行善,去奉献他们仅有的资本,那是作孽啊。
还是回归常理,“善”无关乎富人穷人,只是常被“恶”利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