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严君平的学术思想及评价

严君平的学术思想及评价

作者: 鼎尚CULTURE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09:45 被阅读0次

            对于严君平是否真的就是庄子,一直都是个“悬案”。这个问题今天暂且不说,我们单单来谈谈他的学术思想吧。

            严君平的声誉历来都很高,被古今智者奉为隐者、隐逸之士、古之遗民、老庄大家、一代大儒、道家先贤先师、蜀中隐德君子、汉蜀中四贤之一、道家蜀中八仙之一;思想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道家学者、西汉大哲学家、民间道学高人、周易数术大师、西汉术数名家、象数学派代表人物、汉代巴蜀著名思想家;大教育家、教育宗师、民间教育家、民间私塾鼻祖、中国教育行业祖师等等。其它溢美之词也是不少,如才高德厚、珍如隋珠,洁如和璧、湛深元默、博览无不通以及甘于默默无闻、不趋炎附势之高尚逸民。

    严君平画像

           随意翻查史书,就可看到不少对严君平的好评。扬雄《法言》称,“蜀庄沈冥,蜀之才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珍乎?”《魏书·列传第七十》赞严君平曰:“严公体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说。才屈罗仲口,位结李强舌。素尚迈金贞,清标陵玉彻。”唐代学者魏颢在《李翰林集序》指出,“自盘古开天地,天地之气,良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纸峨之曲,则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纵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汉书·王贡两龚鲍传》称,“扬雄仕显,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华阳国志·卷十》中记载“州牧刘璋辟为治中,试守蜀郡”,曾为……严遵、李弘立祠,正诸祀典。汉晋时期的蜀地名士认为严君平与孔子一样,学识广博坚实,自立一家之说。把严君平与孔子并提,赞誉他“淡薄荣利,以道学为乐,飘然清高。蜀人爱敬,至今称焉。”《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贞观初,太宗召见(袁天纲)曰:‘古有君平,朕今得你,何如?’对曰:‘彼不逢时,臣固胜之。’”之载。

            严君平在世的时候,成都鸿安与君平友善,君平卒,鸿安诔之曰:“无营无为,澹然渊深。”有富人罗冲馈以车马衣食,劝之仕。严君平却之曰:“我有余,君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罗冲曰:“我家万金,子无担石之储,何谓有余?”曰:“吾尝宿子家,见昼夜孜孜,未尝有足。今我卖卜,不下床而钱至,则我有余而子不足也。”且谓之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时为名言。

           此外,不少当代学者对严君平也予以高度评价。称赞严君平喜好清静,崇尚自然,教人以忠孝礼仪,归本于无为,主张“信顺柔弱,躬耕而食,常于止足,归乎无名”。当代学者王德友也赞扬严君平博览群书,广学多识。

           在严君平去世300余年后,东晋王羲之在《致益州刺史周扶十三札》中致信问及:“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学的兴起,严君平理所当然地为学术界和社会各方所重视。如果上网略作查询,即可发现百度搜索网上有关“严君平”的文章竟然有6500余篇,谷歌搜索网上的相关文章达7300多篇。

    王羲之画像

    一、严君平著述理论体系完备

             不少学者认为,严君平著《老子指归》,把道家思想引向更抽象玄虚的境地。他善于用直觉思维的方法去看待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企图直接探知天地万物生存和发展变化的根本,探索天地所由,物类所依的根据。与老子不同,严君平用“道德”来概括宇宙的全体,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严君平的体系建构来自易传等传统,因此《指归》是一个老庄易的理论结合,他是一个老子型态极为明确的老学哲学家。

           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杜保瑞在《严君平<老子指归>哲学体系的方法论检讨》中提出,严君平理论体系中多次使用董仲舒型态的宇宙论知识命题,如天人相感阳德阴刑之说者。他守住了无为意境作为道家本体论最高概念范畴的哲学地位与体系一致性。严君平《老子指归》的理论重点在阐释无为境界。其“道”概念的哲理义涵是无为境界的理论依据;“道”概念的存在角色在指归体系中是一先在预设;“道”概念在存在上的无形义是无为义的来源之一;“道”概念的不可知义是无为义的来源之二。人性现象才是无为本体义涵的真正观念来源。“道”概念的无为义与儒家仁义礼知义是不同层次故不相违背。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的存在,依道而立故人需合道而生;个人气性生命的命运与无为道体的理论相容。董仲舒天人相感阳德阴刑之学仍收摄於无为本体中。道体就是无为是严君平哲学的绝对预设。

    董仲舒画像

    二、严君平在哲学领域影响深远

            当代学者林嘉声认为,“道家重视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研究,推动了我们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直觉体验在汉代《淮南子》和严君平的《老子指归》中有详细的描述。”

            当代学人“华山剑”认为,严君平根据自己的学识,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人的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并对人的主体进行了“精神我”和“形体我”的解剖。在西方思想史上,笛卡尔是个划时代的人物,他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从认识论的角度,意识到了人类所有知识是依赖于人的生命主体而存在的这个基本问题,即“我思想故我在”严君平却早于笛卡尔1600年就提出了人的认识主体的结构和关系问题,并对人的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结构关系做出了不可超越性的解释。

    笛卡尔画像

            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杜保瑞认为,严君平《老子指归》之作堪称汉代道家哲学作品中之佼佼者……是一个老庄易的结合。当代学者王德友认为,“《老子指归》是阐发《老子》宗旨的一部分哲学著作。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那薇认为:“严君平的以庄解老、严君平的思想直启魏晋玄学。”有学者在《老庄大家严君平》中提出:“《老子指归》不是那种注重词语考证和词语新解的注释书,而是严君平在自己掌握了老子的思想精髓以后的一种自我发挥。可以说,《老子指归》本身就已经算得上是‘经典’了。”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那薇在《汉代道家政治思想和直觉体悟》一书中,认为严君平的道德是心理体验的结果、直觉思维方式的运用,对宇宙的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里距离”是严君平宇宙体验的必要条件、物我一体的宇宙体验、赤子体道与宇宙体验,道德是严君平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严君平所崇尚的思想人格、理想人格是以直觉思维态度生活的人、理想人格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融、在理性指导下去过一种非理性的生活,严君平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以庄解老直启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之风

    三. 严君平是“蜀学”的先行者

           “蜀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源远流长,蜀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末年的严君平学说,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中的“蜀学”学统格局。严君平和扬雄是西汉时期所涌现出来的两个带有明显蜀学传统的人物,他们的学问后来一直对中国的各种文化现象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影响。正因为此,五代十国时期,远离中原战火的蜀地出现了以严君平和扬雄学说为基础而重新构筑中国新的天地人理论的文化浪潮。有学者在《老庄大家严君平》一文中提出,“自元以降,不少的人和他们的学问还是自觉和不自觉的继承了这样的蜀学学统的。”有网络文章《扬雄、严君平与蜀中经学》认为,“汉代四川经学颇为发达,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扬雄和严君平。”严君平研究《老子》,著《指归》,重视哲理的运用,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声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蔡方鹿在《巴蜀哲学之特色》中提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大一统思想文化的大整合文化运动,也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发生的国家思想文化知识体系的新旧转换运动,这两次国家思想文化的解构和重建,都直接和玄学及其蜀学有很大关系。一次是发生在汉代的“汉学”,和严君平、扬雄等蜀学及玄学相关。一次是发生在宋代时期的“宋学”,与蜀地的彭晓、陈抟所创的所谓的“图书学派”,三苏父子的易学及张拭、张行成等蜀学和玄学者相关。

    三苏父子画像

    四.严君平是易学的先贤

            当代学者的《历代易学先贤》认为,严君平通晓《老子》、《庄子》,尤精《周易》,曾引《周易》经传文意,解释老子的《道德经》,将易学与黄老学说结合起来,讲阴阳变易学说。著作有《道德经指归》,《隋书经籍志》作《老子指归》。也有学者认为,严君平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庄子”,是严君平把中国历史上的“天人合一”命题往学术体系知识上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为后来扬雄建立玄学理论体系,也就是将“天人合一”命题完全蜕变成为“天地人合一”的系统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学者赵建功在其论文《周易的现代反思》中提出,作为汉代易学的道家黄老系统,“西汉的刘安、严君平,东汉的魏伯阳为其代表,前两位为义理学派,后者为象数学。”

    鹤鸣山道观

    五.严君平著述是道教典籍

             汉顺帝年间,与严君平老家同属临邛的鹤鸣山成为中国唯一本土宗教───道教的重要发源地。当代学者曾召南、石衍丰编著的《道教基础知识》提出,严君平最早将道教前身的黄老道和方仙道结合,“所作的《道德指归》(这是最早一本注疏《老子的书》)并不失《老子》之旨。”可以认为,中国道教从五斗米教开始,即把严君平的著述看作是道教的经籍,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严君平学说影响。对此观点,不少学者予以赞同。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硕士张盈秋认为:“严遵的《老子指归》是西汉晚期的道家代表著作……透过《指归》可以看见由先秦到西汉的道家思想发展脉络。”网上有文章《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称,西汉时期,“原来在蜀地流行的黄老、数术之学虽然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在发展。严君平的《易》学和《老子》之学直接影响到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山创建天师正一道。”当代学人“华山剑”还认为,“严君平和扬雄的玄学思想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玄学自身,也奠定了后来的道教和佛家禅宗文化,并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京大学学者张岱年认为,《老子指归》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万本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段渝认为,“西汉严君平首开把方术与老子道家相结合的先河,著《老子指归》,‘为道书之宗’,奠定了中国道教的思想基础,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严君平是教育大家

           综观严君平的一生,除了著述、卜筮外,还积极致力于教书育人,如带着学生扬雄四处游学。此外,如《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说,严君平在成都给人算卦,认为“算卦人从事的职业低微,然而可以给老百姓以好处。”有人来问什么是是非曲直,则依据占卜的结果跟他说清利害关系,对人的儿子说要尽孝道,对人的弟弟说要尊重哥哥,对王官大臣、各级官吏说要忠于皇帝天子,依据各自的情况因势利导,教导他们从善向上,大多问卜者都能听其教诲。清代张潮《幽梦影》称,严君平,以卜讲学者也。当代学者就此作了大量研究,当代学人“华山剑”认为,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创办民间学校的教育家,他就是西汉末期蜀地的严君平……中国自汉朝以来的太学、书院等官学的祖师是孔子;而民间民办私塾的鼻祖,则应该是严君平。严君平的民间民办教育思想和他不依附官家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非常接近现代教育方向和现代知识分子要求。有的学者认为,四川本地古代教育先驱文翁和严君平,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上所有教师的共同崇拜的教育行业祖师!

    严君平讲学图

            严君平教书育人,不仅是狭义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在教育中重视社会道德的构建。当代学者萧萐父在《人文易与民族魂》中提出:“严君平等多援道家言解《易》,尤重义理”。还有当代学者在《历史学研究的结构公式》中提出,“中国古代,最早论述道与德问题的,是老子,管子是最早把‘道’和‘德’联系在一起进行诠释的人。但是,对‘道德’一词做出了最规范诠释的,当属西汉思想家严君平的一系列论述。”

    邛崃严君平墓

            严君平的著述及其思想在今天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与作用。可惜我们邛崃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严君平重要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研究。甚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严君平的学术思想及评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jq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