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已出,《包宝宝》被评为最佳动画短片。这部颇受争议的影片,有人被感动落泪,有人觉得惊悚诡异,有人回想起自己的故事,有人看懂了为人父母的艰难。
我不知道你会看到什么?是温暖,还是无奈?会哭,还是会笑?
《包宝宝》
八分钟的短片里,每个场景我们都似曾相识。
1、爸妈的日常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揉面,擀皮儿,娴熟地包出圆滚滚、外形漂亮的包子,上笼,等候……推开窗,天微亮。
爸爸坐在餐桌边看电视,在妈妈的招呼下才转过身吃饭,没吃两口,就拎起包赶着上班了。
独自吃早饭的妈妈,默默叹了一口气……
2、包子的诞生
妈妈正准备吃掉最后一只包子,它却发了婴儿的啼哭声,还长出了小手小脚,变成了一个爱笑的“宝宝”。它真可爱啊,粉嘟嘟,白嫩嫩,和每一个新生儿一样,是妈妈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儿。
妈妈也真开心啊,喂养它,呵护它,到哪儿都带着小家伙儿。看着它一天天长高,不希望它受到一点伤害……
3、包子的成长
包子长大了,变壮了,不再喜欢陪妈妈买菜、打太极,而是想和其他小伙伴儿踢球。护宝心切的妈妈,生生拦住包子的球,强行带它回家。包子不高兴了,往常最爱和妈妈一起吃的面包也哄不好,并且开始和妈妈冷战。门上贴着“禁入”,故意很大声摔冰箱门,在房间里和朋友打电话哈哈大笑,把试图打探的妈妈关在门外……
4、包子的出走
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以为能够缓解和包子的僵局。包子并不买账,转身出门去和朋友兜风,难过的妈妈愤然吃掉了所有饭菜。这时,门铃响起,包子回来了,还带回了未婚妻,它收拾行李与妈妈告别。目瞪口呆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就要离去,顿时失控,她想尽办法留下包子,无奈它去意已决。泪奔的母亲,在最后关头,一口吞下这个当初没舍得吃掉的包子……
5、梦醒时分
母亲一边懊悔一边痛哭,哭声越来越大——妈妈从梦中惊醒。这一切都是一场梦,梦里的包子是自己心爱的儿子,她的掌中宝心头肉,陪伴她十几年却远去的“宝宝”。午夜梦回,黯然神伤。门外的爸爸,看在眼里,却又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儿子带着面包回来了,站在门外犹豫着如何开口,被爸爸一把推进屋里。母子二人坐在床边,一边吃他们最爱的食物,一边落泪。两人依偎在一起的时候,心结打开。
还好啊,只是一场梦。
还好啊,没有把包子真的吞下去。
现在,包子和他的漂亮老婆,跟着妈妈一起包包子,爸爸依旧坐在餐桌边看电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为家庭、为儿女忙碌一生的母亲;
在外忙工作,回家少言总在看新闻的父亲。
——这是很多人,特别是80后的共同印象。我到现在还记得和父亲第一次认真对话,是在小学五年级他带我出去旅游的那几天,在此之前我们几乎没有过交流。和大部分传统的父亲一样,他认为爱都在“吃饱穿暖”的生活里,不习惯用言语表达,因此下班回家也不过问问我的学习情况,再无其他可言。就像片中的父亲,只在开头结尾出现过两次,中间仿佛凭空消失。
有人说这是在讽刺“丧偶式婚姻”,此话有些严重了。在最后的紧要关头,父亲果断的那一推,既是对妻子的心疼,也是对儿子的鼓励。短片的导演是一名华裔女性,她在解释为何影片全程无台词时,说过:“我的父母很少用言语表达情感,更多是用行为和表情。”这是她的个人体验与感受,是我们父母这一辈的普遍特征,也是他们被身处的时代塑造出的性格。
所以,当看到有些人将短片解读为“物化孩子”“病态的母爱”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嘲讽”时,不免叹气。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一幕普通的家庭剧,一户我们都熟悉的平凡人家,一个父母与孩子普遍面临的问题,一句多年前满大街传唱的“常回家看看”。诚如导演所说,这是她个人成长经历的表达,希望大家看完片子可以想到约家人吃饭。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所有的不解都是因为爱,而所有的和解都会因为爱”。短片里的母亲对儿子的离开难以平复,到了做梦把他吃掉的地步,梦里的她又怒又恨又悔又悲,都源于母亲心底复杂的爱。当儿子带着面包坐到床边时,“不解”全都自动解除,她学着接受儿子长大成人,不再是那个被捧在手心的“包宝宝”。她笑着摸摸儿子的脸,那是作为母亲无法磨灭的爱。
我不认为这是在指责中国式家长的专制与亲情绑架,恰恰相反,我看到的是中国父母在经历的“成长”。面对孩子的独立和远去,他们也要学习,这个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迅速适应,需要子女的沟通与引导。争吵与冷战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矛盾扩大误解加深。
小时候我们学走路,父母耐心引导与等待;
现在轮到父母学习,我们能否拿出相同的耐心;
未来我们老去那天,是不是能够愉快告别“包宝宝”,独自享乐。
我想,这就是爱的进化史,是一代人成长的故事。
说在最后:讨论孩子与父母关系的经典作品有许多,不同时代的作家都在阐述“孩子终将远去”这个定律,当我们还是孩子时觉得很容易理解,但成为父母才发现是一项终身难题。虽然难,但人的学习能力也在进步,父母比他们的父母有进步,我们会比父母再进步……这所有的进步,也都源于“爱”。
论孩子 | 纪伯伦
译者:冰心
选自《先知》(1957年出版)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