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生长得时候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万物草木初生时是柔弱的,死后是枯槁的。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译文:
自然的规律,就像张弓射箭。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那些不足的,来供养给那些发而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得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圣人帮助了万物而不凭仗它们,居功而不自傲,并且他也不愿张扬自己的美德和才能。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穿透坚硬岩石的力量没有能够比得过它的,也没有能够代替得了它的。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
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译文:
即使调解了仇恨,也一定还有余怨,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即使握有讨债的契约,也不向人讨要欠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握有借据的人一样宽容,而没有高尚品德的人会像收税的人一样苛刻。天道对谁都不偏爱,它总是帮助以善行事的人。
第八十章
原文:
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
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
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坐它;
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
使人民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5437/16acd6c8779753b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