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天重读大学,培养独立思考力

7天重读大学,培养独立思考力

作者: 月牙儿Cres | 来源:发表于2016-05-03 20:55 被阅读70次

    从4月23号到4月30日,我和约读会的小伙伴们一起打卡完成了《如何独立思考-学习篇》的阅读和分享。

    这本书的精彩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思维训练的可操作性也令我非常惊喜。从来没有想过一本工具书会如此生动,而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也轻松有趣。7天的时间,这书简直就是一个大大大彩蛋,让我惊喜之余,收获颇多。

    我的大学,学到了什么?

    我的大学,概况一下:获取学科信息,通过考试,毕业了。

    发展心智,寻求思考问题的新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于大学时期懵懂的我,像是火星文。临毕业也是非常迷茫,我的专业知识能带我去哪里?除了考试,我学到了什么?

    这本书,秋叶老师从解析“批判性思维”,到如何培养整体式学习来解决问题,一步步地带我补上了思维训练这门“核心”课程,以及一个大学毕业生应有的系统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使得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变得理性的思考。

    最基本的思维框架,有三问: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事情是什么?具体怎么做?比如说,如何提出一个专业问题,首先要明确问题-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其次需要了解提问对象,最后是选择提问方式。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提问过程,也是一次小小的头脑风暴,包括了思维的全过程。一个愚蠢的问题,只能得到一个让人失望的答案。换句话说,问题的质量决定了答案的质量。秋叶老师点出,让回答者从问题中感受到你的好奇心、勤奋和主动,而非应付、懒惰和无能。思维的训练,日积月累,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显现出它的力量。举个例子,谷歌那让人摸不到头脑的面试题“你被缩小到一枚硬币大小,扔进搅拌机。你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搅拌机60秒就会开始搅拌。你会怎么做?”,考的不是候选人的临时发挥,而是平时刻意练就的深思熟虑。读到此,我心里的警钟咚咚地敲响了,传说中的牛人,和我的差别,是不是就在这?

    我的职业发展卡住了,怎么办?

    基本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思考独立问题。延伸开来,建立系统性思维,方法是整体式学习。整体式学习分六步:获取信息明白拓展纠错应用测试。第一步,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比别人更多更好的获取信息?简化信息,提高容量。信息的质和量,都是需要去获取和提高的。第二步,明白信息。学校和考试让多数人明白了信息,然后呢,大部分人就此止步了。真正开始区分人的思维能力的,从第三步拓展开始。深度拓展,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横向拓展,了解事物的相关结论;纵向拓展,建立知识的跨界联系。第四步,纠错,定期修正知识框架。第五步,应用,把知识用到不同的场合或领域,实现举一反三。最后,不断测试,重复这个学习的循环。

    我读书时引以为豪的“考试通过”策略,恰恰是“最小化努力”,这样的学习策略,让我错过了建立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时机。入职几年后,我遇到了瓶颈。工作可以按时保量,但是不知道如何做精,更别说改进工作流程或者提升工作效能了。秋叶老师说出了第二句让我心惊胆战的话,死背硬记学习的人,会变成信息的临时贮存器,没有深入思考觉察和分析问题,无法有效通过专业沟通找到解决方案并系统达成目标,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是没什么价值的。

    至此,我全部中招,乖乖膜拜秋叶老师,求解药。秋叶老师也不含糊,逐个问题解说突破。继续用“如何提问”举例。问题本身可以分三种:事实型、偏好型、判断型。事实型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阅到唯一答案;偏好型可以有无穷解,论证全依个人喜好;判断型常见正反方,论据往往观点鲜明。问题确定了,找谁请教呢?针对不同对象,比如名人、专家、或者朋友同事,各有不同的问法。向名人请教问题之前,需要了解他的经历、喜好、联系方式,选择适合的时间和方式发问;向专家提问,最基本的原则是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向朋友同事提问,要尊重隐私,注意节操和礼尚往来。提问前要做好准备,提问中要有礼貌,提问后自己思考和总结。提问的方式,有推测式和苏格拉底式。前者需要复述我对别人话语的理解,也暗示或要求别人复述我话语的意义,强调更积极的沟通习惯;后者更为复杂,苏格拉底式提问需要理解问题,找出矛盾观点,说明和论证,并且引导对方提问,需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对抗,有换位思考的能力。综合起来,问别人,我们可以用三问(why,who,how to)加时间模式来获取信息。除了问别人,我们也需要问自己,人事物势的模型,是理清自己思维很好的一个工具。我的互动练习就是分析“我该不该转行?”一个表格把我的信息全部调了出来,自己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还特专业,哈哈。阅读“如何提问”的过程也是建立“如何提问”这个思维框架的过程。不学不知道,提问这一件事,里面的门道就如此之多。工作中,除了按时做完手边的工作,想要突破,需要对工作内容和流程提出丰富且富有见解的问题,乃至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七天重读大学?

    除了教如何提问,秋叶老师在书的后半部,还分析了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几个大课题-如何读教科书?如何学习一科,或者一类学科?如何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这些教导,工作中同样有指导意义。

    读教科书,可以建立学科的框架:明确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和学科的发展过程。是不是和提问的过程很像?阅读能力同样需要数量和强度的练习,略读、精读、比较阅读齐齐上阵。略读通过段落标识(黑体、斜体字,段落首尾句,总结性语句和转折词)建立框架,快速提取信息;精读着重关键字、段落和公式,理清体系;比较阅读通过参考不同文献,把握学科的发展脉搏。延伸开来,读一本教科书的方法,同样可用于读任何专业或者架构复杂的书。

    英语是文科学习的代表,数学是理科的代表。文科学习的特点是记忆,理科是实践(包括做题和实验)。黑猫白猫,不同的学习方法都可以建立学科思维。康奈尔笔记法用来记录、思考、总结,很实用。大量的讲座、阅读,思维导图画学习框架等等,都是学文科的好方法。学以致用、题海战术等等,都是学理科的好方法。上班族也有职业发展和专业认证,无论转岗或是考证,这里的学习方法都不妨拿来一试。

    短期的学习计划,重在统筹。确定中心事件,比如学习,再围绕学习合理安排生活、社交、爱好、锻炼等,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世界里面的“马冬晗”,一专多能。对了,还要留出调整空间哦。长期的学习计划,重在自我管理,比如时间管理、执行力、抗压力等等,“谷月博士”从挂科到考研初试复试第一,让我心生佩服。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方式就是做所有事情的方式。如果我是老板,有以上这些能力的员工,是要抢呢,还是抢呢,还是抢呢。

    总结一下,七天读一本工具书,我不仅没有心烦气躁,还体验了秋叶老师的高效学习方法。这些方法逻辑连贯性强,还有详细的论据和落地的例子,让我惊喜连连。我的收获除了知识和方法,还有约读这样的学习形式带来的好处,和小伙伴们一起打卡,既有督促作用,又是互相学习和分享的过程,比如导师环环每天详细的重点摘要和ywj清晰漂亮的思维导图,对照我的学习是一种补充;七天读《如何独立思考》也挑战了很多我固有的思维局限,让我做到了很多第一次,比如七天可以读完一本书,而且有收获,比如知道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牛人已经总结出来啦,再比如思考力的提升有详细的练习办法-我不再是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啦。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比如说,整体式学习法,我通常停留在第二步-明白,所以,我的前进方向是在第三步及以后。

    还是那句话,做一件事的方法就是做其他事情的方法。7天读完一本书建立思维框架,那么接下来的7天,我又会有怎样的收获?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天重读大学,培养独立思考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kr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