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遇到别人问我:你觉得这几款衣服哪个更好看;周末我们聚餐,你觉得我们去哪里合适;你觉得暑假出游去哪里比较好;你觉得......
我是一个有着选择纠结症的人,每当朋友,同事来询问我的建议时,都会耗费我大量的脑容量。尤其是那种可选空间足够大的事情,更加让人抓狂,过多的选择往往会让最后的选择决策更难。
刚刚在负责产品部的时候,每天面对同事发来的定稿申请就无比头痛;对于色彩的选择,款式的纠结,材质的决策都可以让我奔溃,因为可以选择的选项太多了。我宁愿他们告诉我二选一最多三选一,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让我决策。
这些经历慢慢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候你可选的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总会抱怨说可以选择的空间太小,最后不得以选择了这个。其实对于选项过来来说它所带来的坏处会更加凸显。
当你面对的选项足够多的时候,一旦你做决策过多往往会让你对结果产生麻痹僵化,觉得选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尽快做出选择。当你真的做出一些选择后,面对众多的选项时,事后不免又有一些遗憾而这些情绪上的纠结也会不断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正是因为选择的太多,你所面对的机会成本也就更高,哪怕这个决定实际上是对的,但是你还是会被另一个选项所影响,从而感觉有一些遗憾。
纠结的结果就是会让你发现已经结束了的选择时候还会不断占用你的精力和时间,让你在面对接下来的选择时会更加小心,谨慎和纠结。在工作中,面对毫无目的的选择时也是如此,如何避免工作上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那就需要我们在源头设定上设好门槛才能通过层次筛选让最终需要走决策的选项更少。
很多时候我们会很讨厌做选择时有各种束缚,觉得不够自由,然而正是这种不自由让你的决策更轻松一些。在工作中的项目也是,在设定之处我们就要思考清楚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结果,设置了一些条件才能更好便于在执行过程中快速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资源。
倘若在项目初期条件设定不够细致,那么只会让后期业务越来越大时所面临的决策阻力越来越大。有时候当我们看到一些项目前的各种限定条件,不要条件反射的觉得是个麻烦,而是应该思考这样设定的目的和原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才能为我们做出更优方案指明了方向。
有时候我们会感叹自己被束缚在一个看不见的框架下无法自由发挥,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会发现正是有了这些限制才帮助你更好的选择。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目标,而不是将精力都耗费在选A或B的情绪内耗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