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状态管理是装备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其中,技术状态标识是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是对技术状态项的识别、命名和描述的过程,以便与项目实施直接相关的人员了解各技术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技术状态。
根据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技术状态标识是确定技术状态项及其所需技术状态文件,标识技术状态项及其技术状态文件,发放和保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的活动。根据定义就可以看出,技术状态标识绝不仅仅是标识,其工作任务包括:
1)选择技术状态项;
2)确定各技术状态项在不同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标识技术状态项和技术状态文件;
4)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5)发放经正式确认的技术状态文件并保持其原件。
但如何实施技术状态标识,装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开展什么工作才算完成技术状态标识呢?很多人搞不清楚,我们今天做一梳理。
一、选择技术状态项
在《浅谈技术状态基线》一文中,我们介绍过,为了确保产品满足最终的使用功能,从所有的工作分解结构中选择重要的、管理难度大的、技术难度大的工作分解结构作为技术状态项,按照2/8原则作为控制重点强化过程的管控,一般包括:
1)武器装备、分系统级产品或跨单位、跨部门研制的产品;
2)在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的产品;
3)新研制的产品;
4)接口复杂且重要的产品;
5)单独采购的重要产品;
6)使用和保障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的产品。
技术状态项的确定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装备的研制进程逐渐明确的。一般的,在方案阶段,确定技术状态项初始清单(总体、系统层级),这部分清单受订购方控制;在工程研制阶段,确定技术状态项清单(分系统、设备层级),这部分技术状态项的控制权限由订购方和承制方商定;在设计定型阶段,确定技术状态项的最终清单。
二、确定技术状态文件
技术状态文件不等同于技术文件,而是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内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一般的,装备全寿期各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包括(注意,参考标准为GJB3206,未采用最新的1+N研制程序阶段):
方案阶段:系统规范、研制总要求、方案论证报告、试验总案、方案设计报告、通用质量特性大纲/工作计划、标准化大纲等技术状态文件。
工程研制阶段:研制规范、软件规范、研制任务书、合同、接口协议、技术要求、试验大纲(研制试验)、试验方案、试验任务书等技术状态文件。
设计定型阶段:产品规范、材料规范、工艺规范、产品技术规格书、验收规范、随机文件、产品图样、配套表、明细表、汇总表、试验大纲(生产试验)等技术状态文件。
其他阶段不产生新的技术状态文件,只是现有技术状态文件修订补充。
三、标识技术状态项和技术状态文件
关于标识技术状态项和技术状态文件,GJB3206写的比较笼统,标识的方式和目的不太明确,技术状态项标识和产品编号、技术状态文件标识和文件编号有什么不同,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特别认可的,这里就简单介绍大部分企业的做法吧。
先说技术状态项的标识,GJB3206的要求是“每个技术状态项都应有标识。标识内容一般有技术状态项的型号、序列号(或批次号)等信息,标识号应具有唯一性”,具体标识在实物上还是文件上没有规定,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技术状态项清单来标识的,在清单中明确技术状态项及其标识。
再说技术文件标识,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应包含阶段标识、版本、文件名称、密级、文件编号等,大部分企业采用技术文件清单的方式标识,包括功能技术文件清单、分配技术文件清单和产品技术文件清单。一般的,装备全寿期各阶段的标识工作包括:
方案阶段:确定技术状态项、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方法;标识方案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
工程研制阶段:确定零部件的标识方法以及软件的标识方法;完善各类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方法;命名并标识每个技术状态项;标识工程研制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
设计定型阶段:标识设计定型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
其他阶段只需要关注修订的技术状态文件并进行标识即可。
四、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在建立技术状态文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审查方式(GJB3273)确定技术状态基线。一般的,功能基线在方案阶段建立,应与产品的主要使用要求(含技术指标)协调一致,通过系统设计审查确定。分配基线在方案阶段末期或工程研制阶段初期建立,应与产品的总体技术方案协调一致,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确定;产品基线通过关键设计审查,建立产品基线;通过设计鉴定/定型,初步确定产品基线;通过生产鉴定/定型,确定产品基线。
五、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技术状态文件发放和控制工作贯穿装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应制定技术状态文档发放的程序。发放任一技术状态文档均应经批准,应记录并保存技术状态文档的发放信息。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应控制并保持所有现行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文档的原件。
技术状态标识的五项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布在装备研制生产的各个阶段,由订购方和承制方共同完成的,其最终目的是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打好基础,方便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的开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