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管理者需要做架构决策时,就意味着至少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架构方案摆在面前,各有利弊,需要高层协助决策。在做顶层架构设计时,我们可建设一套构决策流程,如下:
1、当事人发起架构决策申请;
2、由产品负责人判断:该申请是在产研中心部门内协调解决,还是上升至 CTO 办公室解决;
3、在产研中心部门内,或联合 CTO 办公室,完成架构评审;
4、将结果发还至当事人征询意见;
5、由当事人判断是否仍有疑虑,需要进行架构仲裁;
6、若需要则发起仲裁会,解决分歧;若不需要则结案归档,执行决策。
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参与人包括:产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架构师团队、架构负责人、CTO 办公室负责人等。如果是部门内协调解决,则 CTO 办公室不参与评审;如果评审后仍有分歧,则 CTO 办公室连同其他负责人一起介入架构仲裁,快速解决问题。
在管理小团队时,我可能不会推行以上决策流程,因为我的精力足够覆盖团队每一次重要决策;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上述制度就开始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也要认识到,用体系化的解决方案解决组织问题,是正确的认知。但体系化的解决方案一旦在实际工作中开始落地,也非常容易“变形”。在上述决策流程里,最困难的不是架构评审和架构仲裁,而是向下推进的动作和速度。
image.png这就要求决策者具备第二项特质:具备相当的技术深度,以及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