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不理解现在的孩子了。前段时间讲《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过程中有个问题:“如果你是五壮士,已经完成掩护任务,可以撤离了你还会选择走上绝路把敌人引上悬崖吗?”
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居然是:“如果是我早都跑了,不等鬼子来就跑了!”有个学生大声回答。我当时就懵了,追问了一句:“如果当年五壮士也像你说的这样做了,今天我们还能这样安静地坐着读书学习吗?”
前天学习《金色的鱼钩》,课文结尾老班长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临终还嘱托三位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个时候我问同学们,如果老班长钓到了鱼,自己独享,他能不能走出草地。学生的回答居然是:“他身体那么虚弱了,还是让他安乐死吧!”当时我就有点生气了,我说:“老班长是英雄,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这样说是对英雄的不敬!”其实在这节课的开始第一次读课文时有个同学还提出了一个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毛骨悚然的问题:“草地上没有食物,老班长牺牲了,为什么不把他的肉割下来吃了?”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无力地回了他:“老班长的肉能吃吗?人的躯体也像动物的躯体一样可以食用吗?我不敢想象,那还是人吗?”
也是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托尔斯泰的《穷人》文中的桑娜在自己一家生活困难孩子们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又主动收养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目睹了桑娜的所作所为,我问孩子们:“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境况下会收养这两个孩子们吗?”大多数同学都说:“会!”其中有个声音是这样说的:“会,收养之后把他们卖到缅北去卖器官!”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我没想到他们居然知道“缅北”“卖器官”“安乐死”更没想到他们会把这些词用到这些地方。我只知道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我们任重道远,重任在肩不敢懈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