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书架好好看呀,买了回来我一定会好好看书。
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书架成功地组装了起来后,又辛辛苦苦把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好。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说有多自豪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组装好的书架孤零零地在角落里,慢慢地,灰越积越多,多到你都不知道多久没有拿取过一本书了。
其实这是不少人拥有的物品的一个缩影。喜欢了就买,买了不一定会用。把买回来的物品放在一旁,之后还有更多像这样的物品一样,没有被使用的机会。
这与我们当初买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买它们的初心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让心情更加舒适。
结果也就出现了明明自己拥有不少东西,可是想要使用的时候却总找不到合适的。
买物用物的差异
为什么明明买回来是为了用的物品最后却不用呢?
这是因为我们买东西考虑的因素和日常使用物品的因素,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是讲究实用性很强的必需品,在买东西考虑的递进因素有,先是一眼看上去喜欢,它们符合自己的审美。下一步动作就是考虑价格了,价格合适,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这道屏障也就消失了,可以考虑入手了。
注重物品实用性的人,会再一步考虑在什么场景使用,自己可以收获什么。不少人介于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间,如果日常不用,就会被遗忘在角落中。
日常常用的物品,它们存在这些因素,首先就是实用性,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一定会被使用的到的。这是第一步人与物之间的黏性。
然后就是保养方便。使用完擦拭一下或者稍微动手就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保养方便,花在其中的时间精力就少,不会觉得麻烦,使用起来不会有心理负担,黏性进一步加强。
现在物品推陈出新很快,它要想不被更换掉,需要即便是同作用的物品没能获得你的欣赏。在你的心里,现在在用的这个就很好,不需要更换。
最后要用得久,质量必须要好。
这实用性强、保养方便、你喜欢以及质量够好,是日常常用物品的四个因素。
每天能使用到的东西比想象中的要少,能反复使用的更少,因此买回来的物品很多使用不上。
买物和用物之间的差异性,物品的价值使用在使用长久的物品上,体现得更大。
什么是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买了喜欢的物品回来但不用的,是没有发挥物品的使用价值。
一天一块钱理论
过极简生活,可以用的工具是断舍离,把不需要、不喜欢和不舒服的断舍离掉。
而贵的、好的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断舍离掉很可惜,这就需要提高使用频率。
有些人会因为物品买回来的价值高,怕用起来会用坏,把这么贵的价格浪费了。
怕用坏是看到了这件物品的整体价值。如果不用,就摆放在那里,她还是值那么多钱;但用坏了,这钱就没有了。
可用坏的概率会多大呢?质量不过关的物品用好几个月都没有问题,正规买的贵的,质量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
一天一块钱理论,是花多少钱买的一件物品,那你就要用这件物品多少天,平均每天的使用价格控制在一元钱。
这样的操作,能保证你买的物品都是你需要的,如果用不到就不会去买了。
你喜欢的贵的物品,使用的时间越长,每天的花费就越少,你更能放平心态去使用它。
一件物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否充分利用,把物品使用控制在一天一块钱,使用不可畏 不充分。
把物品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的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你的成本也使用回来了,还提升了生活质量。
反过来,买物品的时候会用使用物品的因素来思考要买什么物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达到物我两宜的状态。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