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作者: 丹丹瑞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21:19 被阅读0次

          我喜欢蓝天白云。净月的天空下总能见到成群结队的白云,在广阔的蓝天里自由自在地穿梭。晚上的时候,如果没有了云朵,那么夕阳也会失去些许色彩。我一直喜欢看夕阳,却忽略了夕阳的伴娘——云朵。

          于我而言,关于云朵的常识,大多来自课文《看云识天气》,然而,心里扎根的却是文学作品中的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

          云成为诗人写作的意象,多数时候,在我心里是洁白、柔软、轻薄而飘渺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月的神秘与高远,有风的轻柔与自由,浮云,浮动的云雾,在你,是怎样的存在?

         

          籍京锐笔下的云颇为抽象。云本身洁白,用墨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来勾勒,有色彩上强烈的冲击感。这些云朵有些像一群鱼儿,向着一个方向游去,又像一阵风,飘忽不定。这些小乌云让我有过目不忘之感。如果说,诗歌是诗人在传统概念下的个性创作,对云朵的想象并画出,又是一次个性化的演绎。传统与个性之间,便是诗歌的魅力所在。然而,诗中之云、心中之云和画中之云又有着千差万别。

          人、浮云和飞来峰、千寻塔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比如远近的关系,哪个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个是作为主体的近景;动静关系,哪个是动态,哪个是静态;色彩情况。云之白,树之绿都可以想见,你的想象中,还会有什么色彩呢。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卢伟同学的画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站在山之巅,由上而下看远处,却被浮云遮住了望眼。山是近景也是远景,浮动的云是主体,褚红色的山体,覆盖以绿色的树,白云的线条也是褚红色,勾勒出云朵的边框,飘逸而动感。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她模仿的应该是丰子恺先生的这一幅画作。云和山和人的位置关系,我个人认为很符合原诗表达的含义。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再来看焦点同学的作品。云在高处,人在低处,山在远处,云也在远处。和卢伟画作中的意象位置关系完全不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登高之后,人并不望是向太阳,而是远方和低处,视野更开阔的地方自然有奇绝之境。这幅画的色彩就是简单的黑与白,别有一番意趣。镶了黑边的云更有了立体感,一片片,一排排的云朵之后没有背景,显得渺远而独立。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王泓睿同学的云好似冰块,被一个人托举起来,似乎要随时把它扔掉,作者似乎想借助这个孔武有力的男子,去表达“不畏”的含义,所以有此设计。既然“不畏”,又怎会大动干戈呢!不畏不是要消灭,而是无视,相信云雾总有散去的那一天,这是一种积极和达观。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舒晴同学笔下的云均匀地出现在天际,大小很相似,排列的中规中矩,画面中朵朵白云乖乖地排布在山与人之间,云是随着风浮动,怎会像士兵一样规则排列呢?不过画中站在五指山上的人,迎风而立,幞头飘起的样子,倒是体现出了登高望远之人,卓然而立的样子,有点潇洒在里面。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张照焓笔下的云,很抽象。像鸟类,又像一种旗子,和人物头上的帽子遥相呼应,看排列的如此规则,又很像发射出的子弹。这些奇妙的小符号在诉说着什么呢?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这是我的眼睛看到的净月的白云。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我的心感受到的净月的夕阳和云朵。

    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如果云朵不流动

    就变成了山

    如果没有风儿

    云就不能飘向远方

    如果没有静默的山

    云便没有了驿站

    我心目中完美的云

    是当我抬头时

    它也在望着我的那一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学生心里、笔下的浮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sn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