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伏,最凶险的33天来了,有一件事千万做好!

出伏,最凶险的33天来了,有一件事千万做好!

作者: 荆浩29 | 来源:发表于2019-08-21 21:50 被阅读0次

    灸友们,今天起,今年三伏(2019年7月12日~2019年8月20日)将正式谢幕。

    这既是好消息,也是个不太好的消息。

    好消息是最热的四十天即将离我们而去,坏消息是热烈的阳气也将离我们而去,并且我们将迎来下半年可能最凶险的33天!

    为什么是“最凶险的33天”?

    因为从8月21(出伏)到9月23日(秋分),这33天的时间,恰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在这段时间,一天中的气温跨度轻轻松松就可能达到10多度,昼夜温差会越拉越大拉,温差逐渐拉大会带来什么后果?——阴阳不和,气血波动,疾病高发,尤其心血管类患者应当提前预防!

    那么在这33三天里,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伏后养生?衣食住行应该怎么做?看看《黄帝内经》怎么说。

    一、睡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三伏结束,意味着一年中阳气生发最剧烈的时候没了,接下来的33天,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就拿最简单也最重要的睡眠来说,此时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也就是说不能再夜卧了,以前十点半十一点睡,现在九点半十点就该睡了。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安神宁志,降低秋季的肃杀之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符合养收的道理。

    做到这点的人,每天早上起床都会精力充沛,充满朝气。

    另外伏后尽量不要使用空调,睡觉时不宜对着门窗,避免昼夜温差过大受到冷风侵袭。

    二、饮食:少辛增酸,滋阴润肺

    说完睡觉,再来说说这33天的饮食,《素问·藏气法时论》有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这话的意思是,肺气要收敛,饮食调养上应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

    因为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辣的味道则会发散肺气,应当减少食用。

    所以接下来的33天在吃这方面,首先要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柚子、葡萄、柿子、甘蔗、藕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养阴清燥,还能用来防范燥热的秋老虎。

    其次是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因为肺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占据主导,肺养好了,身体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适当食用芝麻、百合、蜂蜜、菠萝、银耳等以滋阴润肺。

    这里推荐一款简单实用的粥品,粳米玉竹粥:

    原料:新鲜肥玉竹50克(干玉竹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玉竹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加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即可。

    好处: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降基者。

    三、情绪:收敛神气,心态容平

    伏后阳气回落,人的情绪相应也会出现低落的趋势。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经过一夏的生长,万物逐渐结出果实,步入秋天收获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

    人的生命活动也要适应季节变化,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

    情绪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顺应秋之“容平”。

    当然生气烦恼时也要及时的发泄出来,避免消极情绪加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运动:轻松和缓,有增有减

    生命在于运动,一年四季皆是如此,只不过运动的节奏与方式有所差异,伏后到秋分这段时间应该怎么运动呢?

    总体来说,这段时间的运动把握好3点就可以了:

    ① 运动宜轻松和缓

    根据个人体质与爱好,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等轻松和缓的项目。

    ② 强度减弱,时间延长

    与三伏天相比,这段时间的运动时间可适当延长,注意强度不要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③ 按摩也是一种运动

    按摩也可称作是一种运动,尤其适合在这段时间。

    比如伏后人嗓子容易疼、肿,咳嗽,可用手指甲掐按鱼际穴和少商穴两个穴位,每次掐按10次左右,起到辅助的去肺火功效。

    人血压升高时,也可以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人迎,大概5~15分钟之间,血压会有下降的趋势。

    五、出伏后,这件事可以开始做了!

    三伏之后,有件事务必做好——养背。

    俗话说:“秋后养背,人活百岁”。

    这句话在中医看来并非无稽之谈,反而颇有道理,养背就等于养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

    为什么要在秋后养背呢?

    其实还是遵循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宗旨,未病先治,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得病晚,预防为先。

    三伏天刚刚过去,人的阳气经过了一个长夏的生发消耗,五脏六腑都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下,体内早已积聚了的寒湿、毒素、浊气……尤其是吹了一个夏天冷气,喝了一个夏天冷饮,又缺乏艾灸的人。

    身体脏腑一虚弱,加上伏后阴阳多变,正是疾病蠢蠢欲动之时,也正需要我们防患于未然。

    而养背是伏后最直接的驱邪养生办法,因为背部是五脏六腑的反应区,养背就等于养五脏六腑,通调人体的心,肝,脾,肺,肾。

    养好五脏六腑,身体的根基就牢固了,还可以疏通气血,固阳祛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让沉重的身心器官感觉轻松,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可以说一招就能预防数十种未病。

    中医养背的方法非常丰富,艾灸刮痧自不必说,哪怕是半点不懂中医的人,也可以捶背,搓背,捏背,撞背,晒背,这些习惯伏后做一做,都能帮你更好应付接下来凶险的33天。

    出伏,最凶险的33天来了,有一件事千万做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伏,最凶险的33天来了,有一件事千万做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sw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