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2)日,《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发表陈凌的署名文章《以赤子之心守望新闻理想》,这对于已经退休近14年的新闻人本笔者来说,感到在“一切向钱看”的今日之中国社会,居然还有人能如此饶有兴致地谈论起“新闻理想”,还真有些出乎意料并百感交集。于是有读后感于下,与众网友共同商讨。
是呀,正如陈凌在该文开篇所言,“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长度的,但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深度和广度,最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分量”。但是在真正的新闻人正在大量消失、“假大空”伪新闻人大行其道的今日之中国,大谈“新闻理想”顿时便显得极具重大现实意义。因为这与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样,即社会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着什么,主导舆论者便会大力提倡什么。比如,虐待老人的现象层出不穷,就大力宣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孝道”。
陈凌在该文中说,23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夜线”栏目副制片人周泉泉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不忘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战在新闻工作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作为一名媒体人,她用责任和担当守望新闻理想,用青春与热血践行“四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为新闻战线树起了精神标杆。
请恕直言,对央视的女性新闻人中,笔者最赞扬的是柴静、张泉灵等为数不多那几人。然而对陈凌所倾情推荐的“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不忘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战在新闻工作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周泉泉”,居然闻所未闻,很是内疚。
但这并不表明笔者就是对陈凌以及“为新闻战线树起了精神标杆”的周泉泉,心存大不敬,而实是在收视央视节目时,笔者只关注了那些站在幕前对我灌输正能量思想的主持人;对幕后的那些制片人等众多无名英雄,知之甚少而且欲知亦难。特此申明,并乞谅。
虽不认识周泉泉,但通过陈凌在该文中的简介,毫无疑问,笔者对其便顿生“高山仰止”的敬慕之情之心。
陈凌说得真好:
——记者,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更是时代进步的参与者、推动者。正是因为葆有“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价值追求,周泉泉才会从不停下对世界探索的脚步,从不离开节目制作的第一线。
——为了把中国军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她走边陲、登高原、爬山口;为了完成女性权益的选题,她不顾个人安危,假扮应聘者去当卧底;为了完成调查拍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盗挖金矿及盗猎野生动物的内参制作工作,她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与持枪的盗猎分子斗智斗勇……周泉泉用执着坚守告诉我们,没有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没有胸中那“一团不灭的火”,就难以生产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
——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用双脚丈量大地、用镜头记录社会、用思考实现创新、用本领书写时代,是新闻工作者对理想信念的最好守望,也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尽的本分。
拜读陈凌此文,让笔者既感动又感慨。笔者之感慨,主要发自内心所产生的对新闻事业前所未有的那种一言难尽的浓重忧患意识。
众所周知,传统的新闻产业生态在互联网兴勃起以来并受其猛烈冲击之下,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已经凸显,并以无可阻挡之势迫使整个传统新闻产业开始进入历史性的新一轮转型期。
当我们已逐步认可并接受互联网新兴媒体在新闻内容、制作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各种优势之后,不得不确信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扮演起当代传媒的重要角色。尤其在新闻内容传播方面,那宽带网络技术更是占据了重要地位,几乎把每个人都变成了新闻记者和评论人。
不过与此同时,这些技术进步也给新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挑战!因此,尽早确立网络新闻学的新概念、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便显得十分紧迫!
君可见,互联网虽强大但确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谎言满天飞舞,骗局处处难防;一些网站将宪法束之高阁,自立“法规”任意剥夺网民的话与权,渐渐形成山头林立、占山为王的混乱局面;尤其是法外之地随处可见,致使大道天道人道,尽皆为之黯然失色,还有什么心情奢谈“新闻理想”,更遑论“赤子之心”?
笔者呼吁:尽早依法建立崭新的互联网新闻管理科学体制,刻不容缓!否则,就难以培养出像周泉泉那样能够拿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好作品的一代新闻人。更不可忘记,新闻的主要内核是“真实”二字,所以当代新闻人的重任之一,必定是坚决消灭新闻“假大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