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读到这段话时,大家都觉得有点好笑:这太真实了!然而,即便我们都知道这一点,却依然忍不住将问题的责任尽可能地往外推。
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可能在初期还能克制自己,尽量跟孩子一起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同一个班级里,只要别人能比我们学得好,就说明我们自己还有可以努力的地方。时间久了,成绩始终无法突破,然后又了解到孩子所在班级的整体成绩全校倒数时,我们就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原来是老师的问题啊!尤其是当孩子有机会进入一个新班级,感受到了更浓厚的学习氛围、更优质的教师授课之后,我们更是如释重负:原来不是我们孩子不努力,也不是我们家长不给力!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学习状态有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自信了许多,再回想起那段“被耽误”的时光,客观了不少:其实那时候我的学习方法也是有问题的,一些观念也限制了我。于是我们再次问他:那某某同学的数学是怎么学好的?孩子回答:因为他喜欢钻研压轴题,自习课时间基本都泡在老师办公室里。可是以前,他会说“他的数学基础本来就比我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