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小静是非常高兴的。在她的内心里她已经把小明当成她的准男朋友了。她在内心里给自己和小明的未来做着美好的打算。她想着小明现在在外地,那么他们两个在一起的话,首先就要克服距离上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小明回来,二是他们婚后两地生活。但是小静又想着如果两地生活的话刚开始还可以,要是以后有了孩子两地生活就只能她自己一个人来照顾孩子照顾家,还是有些辛苦的。那么自己又带孩子又上班可能就会有点费劲,所以小静内心里还是希望小明能回到这边来的。这是小静在内心里给她自己和小明规划的未来人生,也是她对他自己和小明未来的一个臆想打算。但是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心中所想的事情,想着想着就会把自己内心所意想、所编织的梦境当成现实了。小静就是这样,她把自己纺织的梦当做现实了。
但是此时小明的内心却是矛盾的。对于未来他不知道方向,甚至有的时候都懒得去想,因为想来想去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而这个现实似乎无解。有的时候小明甚至想着,人要是没有为未来做打算的能力该有多好,那么他就可以每天上着班,过好眼前的生活即可了。但偏偏不是,人就是有这个超能力,不仅为未来打算,还会为过去而忧心。
小明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已经三十多岁的他是属于那种壮志未酬或者是怀才不遇类型的。放开小明的家境不说,单说小明这个人吧。小明从小的学习成绩就非常好,在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他生在农村,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农材度过的,中考时小明在农村这个并不太好的学校里考上了一个县城不错的高中,在那个县城的高中里又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当然对小明的家里人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
小明从农村走到县城,又从县城走到一个国际大都市,这让小明觉得自己的身价也倍增了。小明的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也很高,都觉得他考上了大学,终于摆脱了农村,摆脱了家里的这个小县城,终于可以到大城市里来一展身手了。
和大多数农村考出去的孩子一样,小明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遭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打击,他并没有像他当初上大学时想象的那样考上大学,就是进入了天堂,考上大学就成为了天之骄子。他毕业的时候没有像他父母想象的那样大学毕业就可以分配到一个好的工作。小明毕业的时候,大学生是自行找工作的。小明在经过了半年多的校招、自行应聘和老师同学推荐之后,他选择去了南方城市的一个小县城的工厂里当起了技术工人。
现实和梦想、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着巨大的落差的,小明的落差似乎有点大,他从农村走到了小县城,从小县城走到了国际大都市,在国际大都市里当了四年的天之骄子。但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却让这个天之骄子又回到了类似的小县城。但是此时的小明并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他觉得人生有起有落,有一些挫折、有一些磨难是很正常的,这正是展现他实力的机会。他觉得他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小县城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踏实的做起来,然后再去大城市,再去北上广,再去打拼。然后同样可以像曾经的一些大人物一样衣锦还乡,给父母的脸上增光。所以小明在单位里非常努力、非常拼命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得到单位的认可。
小明在农村的父母是以种地为生的,他们并不知道小明毕业之后的工作是自己找的,他们以为儿子的工作是国家给分配的。想当年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是有铁饭碗的人,就是国家公务员,那么他们的儿子现在也应该就是国家的公务员了。小明的父母觉得儿子真的是有大出息了。面对着父母脸上骄傲的神情,殷切的眼神,小明决定不告诉父母他的真实情况。他只告诉父母他南方的一个大城市工作,只告诉了父母这个城市的名字,没有告诉父母他是在这个城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工作,当然更没有告诉父母他进入的是一家工厂。而且他还告诉父母,这个工作是学校给分配的一个单位,自己在这里做技术负责人。农村的父母一听到儿子的工作是学校给分配的,而且还当上技术负责人,父母当时高兴坏了,觉得这就是国家给分配的铁饭碗,国家给分配的工作!
所以小明成了家里的骄傲、成了亲戚们的骄傲,也成了村里人的骄傲!就连弟弟当年娶媳妇时媒婆都是这样对女方家长说的:“你知道他哥哥是干嘛的吗?考上国家重点大学了。毕业之后那是国家给分配的工作。现在还是个头头,那以后都是有大出息的人。你想想哥哥有出息了,还能忘了弟弟吗?你家闺女能攀上他们家,是积了大德了!”
但是实际上小明的状况并非如父母所想的那样,也并非如亲戚朋友、村里人所想像的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