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见谅。因为对原著有比较深的感情,各处稍稍展开,难免整体篇幅就显得有些冗长了。下面我们来聊聊九五年李添胜导演,古天乐李若彤主演的《神雕侠侣》。
忠于原著
这四个字对于小说的影视化而言其实是很难做到的。编剧首先要精读原著,了解作者想表达的主旨,又不违背原著的精神。同时,不受制片方的压力,没有戏霸要求改剧本,还要保证导演,演员,编剧都克制住自己的“创作欲望”。我拿这些年很火的一部美剧《冰与火之歌》来举例吧,作者马丁是一位奇幻大师,然而几十年一来,这一套系列小说就和挤牙膏一样,始终完结不了。拍成美剧的路上,从拍摄到播出就不停看到有原著党跳出,指责制片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当然,这里不是说改变的都是糟糕的,原著都是好的,因为小说创造和影视拍摄本就是不一样的创作,局限于艺术的不同场景,必须要切合当时的条件,才能给到最好的呈现。
这里提一件很有趣的事,《笑傲江湖》的故事里,著名的桃谷六仙,在不同版本的电视剧中,因为片酬,篇幅,人员,偷懒等种种原因,呈现了数量上的合并和裂变。有的版本中是桃谷二仙,有的是桃谷四仙,有的就哥儿一个叫桃谷仙,最夸张的是13年霍建华版本的《笑傲江湖》,来了个”桃谷没仙”(干脆取消了角色)
我想说的是,对原著生搬硬套和借尸还魂夹带私货都是很糟糕的行为,这部神雕,很好的规避了这些问题。
承接上文中聊到“只有杨过一个人知道西毒北丐死讯”的事,电视剧中在处理堪称完美。在上文提及到的两个桥段,众人都只说“多年来二人早已音讯全无”。到了襄阳大战之后,郭靖盛赞杨过,杨过谦让并感激郭靖教诲之恩,郭靖不禁感叹,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又表露了对自己的七位恩师和洪七公的追忆,杨过适时的说到:“有一件事,我始终没有机会向你们提起,就是我义父和洪老前辈,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在华山之巅谢世”。这才引出书中最后一回《华山之巅》的故事。什么叫教科书式的处理?这就叫教科书一样的处理。没有痕迹,完美过度,既弥补了原著的纰漏,又自然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选角
TVB 里的金庸剧有一个特点,射雕里头的人物和演员都会沿用到神雕里来。九五版射雕的前作是九四版的《射雕英雄传》,也就是朱茵和张智霖那一版的。到了神雕里,除了俩主演换了,其他的主要角色都没有变动。其中刘丹(杨幂的公公,刘恺威她爸)第四次饰演洪七公,江毅第四次饰演柯镇恶,黎耀祥第三次饰演周伯通,罗兰(就是那个鬼片里著名的龙婆)第二次饰演裘千尺。重复多次饰演同一个角色,在现在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大部分的演员也并不十分愿意,然而 TVB 的戏大多是由公司决定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 TVB 的电视剧里,总是看到某某某这个熟面孔,他其实又是某戏中的某某某。举个典型的例子,后来97版《天龙八部》中全冠清的扮演者陈荣峻,在之后又饰演过类似的角色,《倚天》中的陈友谅,《鹿鼎记》中的风际中。常年的演绎,让演员对一个角色或一类角色驾轻就熟,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 TVB 戏中配角往往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就是魏秋华版的黄蓉。黄蓉这个角色,在神雕的故事中其实略显尴尬。许多《射雕》的读者不能理解和接受那个古灵精怪又心地善良的蓉儿,怎么就成了一个溺爱子女,工于心计,处处膈应杨过的妇人?就原著而言,这其实并不矛盾。嫁做人妇,为人父母,护犊情深的女人,当然不可能像射雕中的江南少女,处处都透着狡黠可人的劲头。原著尚且如此,影视化的角色,更难把握。
剧中有几个桥段,是原著中为了凸显黄蓉智计百出而描绘的。从情势危急到急中生智,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剧中更是做了很好的诠释:
- 霍都代金轮法王去襄阳城下战书,实则为了探听郭靖的伤势。其时黄蓉怀有身孕,自知力有不逮,只能杜撰了一个“子午见骨茶”的毒药,吓跑霍都
- 黄蓉一行人前往绝情谷向裘千尺索取解药,当时裘千尺的兄长裘千仞同往,却在临阵时刻,被裘千尺说的倒戈,狂性大发。这时黄蓉装疯扮作瑛姑,让裘千仞回忆起当时的杀业,好让他放下屠刀。装疯(尤其是突然的装疯)其实是特别尴尬难演的,然而在这个版本中,我们看不到刻意编排的痕迹。
- 小龙女跳崖后,在石壁上留下“十六年后,在此重逢,夫妻情深,勿失信约”的字样,黄蓉害怕杨过狂性大发,跳崖殉情,编出了“大智岛南海神尼”的事,杨过将信将疑。此时为了瞒住杨过,黄蓉还推了推在场最德高望重的一灯大师。细节上的处理,真的能看出其中的用心。
表演里有一种说法,气质上的接近有时比表演更重要,这种所谓的“本色演出”是可遇不可求的。演神雕之前,古仔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年少时为了“义气”打架斗殴入狱两年,出狱后改过自新进入 TVB。身上本身就一副桀骜不驯的气质。和少年杨过如出一辙。风神俊逸的外表,狂妄的眼神,洒脱的装束,每一点拼凑在一起,就像是书中的杨过走了出来。
这个版本中,少年杨过和成年杨过都是古天乐一个人扮演的。换句话说,他要从十三四岁演到三十六岁。杨过这么一个本来就复杂多变的人,若非经历和性格上的贴近,也许哦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能把杨过演的如此传神。年少时的乖张和叛逆,成年时的偏执和侠义,断臂后的蜕变,十六年后的成熟和沧桑。难怪有无数的书迷影迷都说,古天乐版的杨过,活脱脱就是杨过本人。其他几个版本的杨过,除了刘德华(84年 TBV),黄晓明(06年 张纪中版)和李铭顺(新加坡版本)的以外,都不大能让人留下什么印象。至于任贤齐那一版的神雕侠侣,我只想说,let it go...
经典的金庸剧里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几个经典版本的神雕,演过小龙女的演员,之后都会演一次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陈玉莲,李若彤,刘亦菲)。窃以为小龙女是一个特别难演的角色,成天一副冷若冰霜的死人脸,见谁也不笑,也就是看到杨过时候会稍微表现的激动。她的台词很少,内心戏也一般。情绪该爆发的时候又不能像个怨妇,还得收着往回演。这样的人,你让演员怎么演。
仅仅是靠不说话,摆臭脸,远远是不够的。
剧中有几场情感冲突的戏令人印象深刻。
- 重阳宫一战,尹志平为了替小龙女挡住金轮法王的偷袭,身受重伤。临死之际求小龙女原谅,小龙女一呆,沉默了半晌,说了句“你叫我怎么原谅你”,随即无甚表情的挥剑砍去,又被丘处机咣当拦下。之后在众人面前解释,自己的清白已为此人玷污。言语中轻描淡写,实则石破天惊。
- 古墓中,小龙女重伤之下,杨过让他穿上林朝英的凤冠霞帔,二人成婚。书中已是催人泪下的章节,剧中的描绘,更是感人。我印象极深的是古天乐站在铜镜前头,镜中的反光看到红烛和李若彤苍白的脸(因为受伤失血)和鲜红的嫁衣。一个知道自己身受重伤也许熬不过今晚却不忍丈夫难过,一个知道妻子心疼自己强颜欢笑的岔开话题。种种深情,都隐忍在只言片语和表情之下。
- 十六年后,杨过终于还是跳下了断肠崖。游过寒潭后和小龙女在木屋外重逢的场景。这是全剧情感最为爆发的地方。我看过许多的版本,也有刻意强调“小龙女十六年不曾与人说话,张口难言”的细节,也有提现书中“相见之后,杨过忍不住在树上翻了几个跟斗”的细节。然而古天乐和李若彤,只是渐渐走近,从小声抽泣到涕泗横流。请原谅我不是影评家也不是剧作家,没有办法完全写出其中的美,我只是觉得,这就是书里最初的样子。
音乐
有一首很出名的陶笛曲,叫做《故乡的原风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曲名,往往去搜的时候,都要戴上“神雕侠侣配乐”这样的关键字。其实,这正是这个版本的神雕远胜他版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有一位作曲家叫做“横山菁児”,他曾为《三国志》和《圣斗士星矢》等动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配乐。也许很多九五后的朋友没有看过这两部古早的动画片,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神雕侠侣引用了很多《三国志》中的音乐,每一首曲子响起,都是一幕幕场景和回忆。有趣的是,多年之后我知道他们原来的出处是三国志里的配乐时,我看了看原来的曲名,耳熟能详的三国场景和神雕里响起的场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时空的错乱。这实在是时间给我开的一个大玩笑。
好比有一首叫做《兄弟~亮と瑾》(兄弟:诸葛亮和诸葛瑾),在剧中时长在杨龙二人促膝长谈,感铭肺腑的时候响起。想到他原来写的竟然是诸葛亮和诸葛瑾这对亲兄弟,在赤壁之战前为了各自势力的利益,不得不虚与委蛇的场景,着实不知说什么才好。
布景
这大概是本剧唯一的败笔。曾有剧迷花了许多时间把剧中粗糙的布景用截图一一罗列,因为 TVB 一贯是以“抠”出名的,所以满满都是槽点。这并不能说明大家对它“粗制滥造”的口诛笔伐,恰恰相反,如此高的关注度,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下面我写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粗制滥造”
-
洪七公请杨过吃蜈蚣,这炸出来的确定不是椒盐鱿鱼吗
1 -
欧阳锋和洪七公(这俩老基友的出场率真是高)决战的“华山之巅”四个大字,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一块大布包着塑料泡沫再镶几个字上去的。
2
3 -
金轮法王被黄蓉用奇门遁甲困在了石阵之中,法王一怒之下把巨石全都震碎,分明可以看到其中的塑料泡沫如雪片一样散落开来。
4 -
绝情谷口的大瀑布,确定是塑料布的自然下垂。
5 -
被很多人诟病的,金轮法王的行头,到了寻秦记,穿在了杨过身上
6 -
神雕侠侣,怎么可以没有神雕呢。
7
结尾
这篇长长的文章,我分了两次写。因为我实在很担心,我会因为篇幅太长写不下去而草草结尾。这是一部我看了二十多年的戏,很感谢曾经有一部这么好的电视剧,把我最喜欢的一本武侠小说拍的分毫不差。也许时代局限了他的技术,却也留住了最好的角色。
言毕于此,感谢您跨过连篇累牍的文字,看到了最后。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