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有了,下面就开始实战,抛开主角的性格、背景等等,单单从前面两个理论的运用,再加上趋势和反转,以此开始的一种情节模拟。
选择的主题从低级到高级,首先从人的最基本需求入手,食物、水、空气、性等等,其实都是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但也是最为基本的需求。“食色性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食色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先需要满足的需求。描写性的小说在这里不多说了,王小波的小说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性描写,不过这种东西不方便描写。再打个比方,《舌尖上中的中国》,这应该是属于一个比较成功的纪录片,直到现在我也非常喜欢看,就算是翻来覆去的看都很有意思,一开始我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现在想一下总算是有点开悟了,食物是人类最为基础的欲望。
他很饿,饿了很久了。距离上一次吃东西是什么时间,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了。人们常说饿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忘了俄的感觉。这一点他倒是十分同意,此时此刻他确实已经忘记了饿的感觉,因为死亡的感觉正在侵袭着他的身体。原来被饿死就是这样的感觉,他忍不住笑了起来。都快要被饿死了还能笑的出来,普天下恐怕除了他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他很饿,饿了很久了。饥肠辘辘的感觉,就好像是站在广阔无边的田野,空洞的眼神只能望穿秋水,凝视暗淡的天空。饥肠辘辘的感觉,如同大海的苦水,一直翻腾,没有停止的意向。饥饿,就是你生命中被遗忘的悲伤,趁着人少稀疏时,像空气侵入鼻孔,风轻轻吹过脸庞,不知不觉得来临,把上辈子欠下的宰款一下子全部扔给你,背着黑锅.
(不谈论文笔的情况下,只是为了交代一件事,那就是主角很饿,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马上就要被饿死了。第一个是我自己写的,第二段是直接百度出来的,只是为了表达饥饿而已,还是抄袭来的快一些。)
饭香扑鼻而来,一碗饭出现了。鸡蛋很均匀的包裹住了每一粒米饭,鸡蛋的颜色很匀称,没有过嫩或者过老的情况出现,使得整碗米饭显现出一种诱人的金色。大米的软硬程度恰到好处,鸡蛋既没过老也没有过嫩。调料的比例恰当,油与米饭,鸡蛋的混合充足,软嫩的鸡蛋包裹住充满弹性的米饭,是对舌头的牙齿的一种全方面的享受。香气怡人,给、使人有一种不可阻挡的食欲,葱花的清香加上鸡蛋与米饭的混合香气以及恰到好处的芝麻油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想大饱口福的冲动。
(这一段同样是百度出来的,只要能够表达出这一碗蛋炒饭的香气就可以了。为的是让两者形成夸张的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