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读书
变与不变的商业逻辑

变与不变的商业逻辑

作者: 踮起脚尖的Ruby_7b60 | 来源:发表于2023-04-17 22:33 被阅读0次

    什么东西是变化的

    有记者曾经问贝索斯: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贝索斯回答:很多人都在关注未来十年什么东西会变化,而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未来十年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这个时代变化得非常快,甚至快得让我们大部分人开始无法适应又忧心忡忡,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变化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扑打着有危机意识的人,以至于我们会发现哪怕经历着大疫情背景下的洗礼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在乘风破浪逆向行驶,逆向扩张。

    在一片哀嚎倒闭的实体经济里反而有人看到了商机大张旗鼓地扩张,他看到的是,这个时候的租金便宜,这个时候可选的黄金位置,以及假以时日的疫情结束经济的复苏。

    这群人,在变化中寻找不变!


    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疫情放开后经济复苏了吗?

    并没有,甚至在中美博弈下,在全球的高通货膨胀影响下,在经历三年的疫情影响下,在大部分人举债的环境下,人们的消费观有了不同程度的压抑,其实经济并没有恢复到以前。

    如果从微观看是如此,但如果把尺度再拉大回归到不管是战争时代也好,农耕时代也好,我们会发现从来都不缺乏在那个时代里发财的人,就好比地主不正是那个年代看准商机的人吗?

    回顾旧中国曾经穷得不堪回首,但只要一开放,国门一打开国家经济就迅速的腾飞,为什么?

    因为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体来说其实穷就是一种竞争力!

    到目前为止,成本优势依然是最大的竞争力。MIT商学院院长斯隆说: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

    还因为,富经济体和穷经济体一旦打通,资本和劳动力会重新配置这是今天世界经济所有问题的来源,当然也是一小部分人能够看到的机会来源。

    穷经济体国家会吸引富有的经济体国家互通有无,穷经济体国家缺乏资金,富有经济体国家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与庞大的人口市场。

    就好比美国与中国,从1980年的中国人均GDP200美元对美国人均1万多美元的巨大差距,打开国门后富有经济体资本和技术就会往下走,因为资本它是逐利的,如果到稀缺的地方去,回报就会更高。

    假设中国目前市场接近饱和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如何把商品拓展到海外销售,到空白的新兴市场当中去,中国商品还有很大的竞争力。

    这是富有国家资本看到的商机,也是一小部分人看到的机会!

    于是马太效应就出现了,因为富有经济体的资本到穷经济体当中去,那么留给原来经济体的投资就会减少,也就留给那个国家的工作机会就会减少。

    于是富有经济体的工人开始了大量的失业,穷的更穷,富的就更富了。

    而穷经济体需要大量物质资源,于是这个时候只要有生产就会有销售,只要有销售就会有人购买。

    于是那个年代敢于离开体制内下海经商的人发财了,于是就有了那个时代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


    不变的是需求!

    如果追问到需求这里是否就满足了投资机会呢?

    那当然并不是,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那么如果从这个理论来看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所讲的,那些在疫情中逆势扩张的商人们,又或者是说在不同时期能够获利的人一定是满足了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

    所以说当今天大环境下商业环境受到了挑战的同时,我们或许需要回归到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中,把一部分市场投资重新布局到生理需求当中去,因为人们在无法满足最底层的需求时是无法往金字塔的上方去满足,而这也许是目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最后用马斯克说的那句话献给大家:去干就好了。

    毕竟他也是个凡人却干着国家都干不了的事,而这背后不过是方法论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变与不变的商业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w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