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的两位民国人物,一位是学术界的蒋天枢教授,一位是建筑界的杨廷宝先生。
一、陈寅格
陈寅格作为大师,让人敬重,他教出来的学生也让人肃然起敬。
在这个“尊师”风气日渐淡薄的现代,很多人对老师都是不够尊重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了一些这样的事情。很多人找老师问事情,劈头盖脸给一句“叫Xxx出来”、“什么时候放学”诸如此类的话,没有称谓,没有招呼。事情帮他做了,一句“辛苦了”“谢谢”也没有,帮他做事情有时候变成了理所应当,不做反而就是没有责任心,不像老师。这样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大抵也是不懂礼貌的,经常有孩子问我事情,直接来一句“在”,同样没有称呼。
所以在看到如此“尊重师长”的蒋天枢,我内心很受震动。
蒋天枢在陈寅格逝世前去拜访老师,恰逢陈夫人不在,偏偏陈教授眼盲,他就在老师榻前站着听了几个钟头老师说话,而不管自己也是年近花甲之人。听到别人直呼陈寅格他会甩脸离去,而他自己,从来都是恭恭敬敬地称“静安先生”。这份尊重,不是一时做出来的样子,而是贯穿了他的一辈子。陈寅格去世后,蒋天枢无偿接受了陈寅格先生晚年校对书稿的重担,用了将近十年时间,而他自己的文稿却没有机会去校对了。
我想,尊师重道的风气是应该具有传承性的,我们的时代里,如果人人不尊重教师,不尊重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会很难存在。
二、杨廷宝
作为一名建筑师,杨廷宝的原则永远是“建筑是否合理、合法、合用”,而且非常注重建筑在环境中的整体性,呈现一种非常负责任的社会态度。在当时的社会,建筑的拥有者和投资商为了凸显地位,不顾整体关系,标新立异,这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牌林立于街道之上,新旧,东西建筑的交错杂乱。
杨廷宝是实干家,从来不跟形式走。他设计北京和平宾馆时,国内建筑流行“大屋顶”,但他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成就非凡。
我想,这样的建筑设计者,才可以真正称得上为“建筑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