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一)、玉说玉话之——总说六种玉礼器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是绵延不绝浩如烟海名目繁多的,在其中的各类玉石文化当中,也同样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
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在众多的玉石文化当中,有一种玉石其名字被叫做“礼器”,它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礼器”不止于一种,一共有六种,它们分别是“璧”、“琮”、“圭”、“璋”、“琥”和“璜”。
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有这样一段文字,曰道:“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六件玉礼器,既是人神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又是诸侯国在盟会时做为凭信的依据。
除了笔者上述所说的以外,这六件玉礼器还成为了葬玉(陪葬品),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每当有帝王将相驾崩了以后,会按照自身等级的高与低,去陪葬不同的玉器,若是等级级别是最高的,就会葬六件玉礼器。譬如说: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良渚文化”和一些大型的墓(群)中,就出土了“玉琮”、“玉璧”和“赤璋”等各种类型的玉器。
六件玉礼器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并表明严苛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是: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去僭越,若是去僭越了会得到严惩,最严重的惩治(罚)很有可能要株连九族;从而能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与等级秩序的目的。
当古代的各类帝王将相们驾崩了以后,之所以会把六件玉礼器去做为自己墓葬里众多的陪葬品之一,就是希望自己就算驾崩了以后,还依旧能像活着的时候一样,照样能去统治、治理自己的疆域。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8月30日星期五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二)、玉说玉话之——说“玉壁”(其一)
在我们国家的古代社会中,“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玉礼器。
正所谓是“苍璧礼天”,当代人则是这样来认为、并去理解“玉璧”的,有一些人则认为“玉璧”是由研磨谷物的石环状石器演变而来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玉璧”很可能是来源于原形石斧等各类原始工具,反正是说法各不相同,可谓是莫衷一是没有统一的看法与说法。
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物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我们国家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我们国家的末代封建王朝清朝,还依旧流行着玉璧。不过,每个朝代所流行的玉璧是不同的,不同的朝代流行不同样(纹)饰的玉璧。譬如说:“和氏璧”、“完壁归赵”这两则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它对当代的国人依然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尔雅》不仅是我们国家古代最早的词典,更是辞书之祖。在《尔雅·释器》记录有这样一段文字,曰道:“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文中所提及的“肉”就是指璧边的宽度,而“好”则是指它中间圆孔的孔径,也就是说边宽大于孔径的就是璧了。
在通常情况下“玉璧”是一种扁圆形环状的玉器,其造型上并不拘泥于扁圆形,还有其他的形状,如“连环璧”、“出廓璧”……
各个时期玉璧的纹饰是不相同的,商代时期的玉璧大多流行的是“弦纹”,春秋至战国时期主要流行的纹饰有“云纹”、“谷纹”、“蒲纹”,有的还有“蟠螭纹”;当时光走到了唐宋元时期,出现了“凹吊蟠螭纹”、“乳钉纹”、“兽面纹”和“花鸟纹”。虽然汉朝时期的玉璧基本沿袭了战国时期的风格,不过还是略有一些变化的,它的玉质依旧以“白”、“青”、“碧玉”为主,其玉壁的形体加大了,有的玉壁直径达到了30直至50厘米以上,组合纹饰更加流行,有的还配上了吉祥文字。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9月13日星期五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三)、玉说玉话之——说“玉壁”(其二)
在我们国家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了玉璧”,若是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个时候的玉璧还属于初(草)创期。
新石器时代制作出来的各类玉璧,受制于玉器切割工具的限制,在当时制作玉器的工具也才刚刚发明、数量有限、极其简单的缘故,故而其形制都是不太规整的,其外周不是制作的还不够圆,就是玉璧的厚薄不均匀,它的璧面也不够平整,还会留下切割时的痕迹,亦或是它的两面宽度不一致,还出现了穿孔打偏,它的孔边有斜坡。
在新石器时代中,它还包含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时间则是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其分布的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那么,“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璧会呈现出哪些特征来呢?!其玉璧璧肉的边缘会呈现出薄刃状,它也有天然的沁色,不过,其沁色是较少、较轻的,仅仅会出现“红褐色”、“水锈”和“灰黑”等色。
“良渚文化”的主要代表就是“良渚遗址”了,它距今有5300年至40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
那么“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璧又会呈现哪些特征来呢?!其玉璧的外缘是比较薄的,而其内缘则显得厚实,其沁色多为雾状的灰白色。这一时期的玉质一般选用的都是“青玉”、“绿玉”、“灰白玉”、“淡黄玉”,绝大多数的玉璧不仅是素面无纹饰,而且打磨的较为光亮。
为了能更好的加以说明,就去列举两个新石器时代的玉璧。
据笔者查阅到的资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珍藏有“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壁”,它出土于浙江省海宁市余墩庙遗址12号墓中,整件玉璧的直径达到了22.3厘米,它的孔径达到了5.3厘米至5.6厘米,它的厚度达到了1厘米。观察整件玉璧的颜色,其颜色为深绿色,玉璧还有沁色,在其沁色中还有白色的线纹。玉璧的边缘是极其不规整的,它的厚度也同样是有厚有薄很不均匀,在中间的部位就显得稍稍厚实一些,在两边边缘的部位则显得就比较薄一点,在玉璧的两面都留有多处凹弧线纹切割痕迹,一面就较为平整,整体被精细抛光过。
江苏省南通博物馆珍藏有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它的直径达到了17.7cm,孔径达到了4.4cm,厚度达到了1.2cm,这件玉璧出土于南通市海安县“青墩遗址”,于1976年出土的。这件玉璧是采用碧玉制作而成的,在绿颜色中还隐约显现出了黄灰色的斑纹。去观察整件器形,就会看到它呈现出扁平圆形的形状,在玉璧的中间有对钻圆孔,玉璧显得厚重,孔壁有隔棱,器面光素无纹,有切割槽痕面纹。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9月16日星期一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四)、玉说玉话之——说玉璧(三)
当历史的进程跨入到商周时期时,则是进入到了“玉璧的发展时期”,为什么会这样去说呢?!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力得到了大力与长足的发展,加之这一时期又出现诸多加工玉器时,所要使用的各类工具。这个时候的玉璧就成为了那些贵族阶层们专用的礼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无权去使用的,若是僭越了就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把商周时期的玉璧和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相互间做一个比较的话,会发现有如下的特点:商周时期玉璧的尺寸要小于新石器时代,此时的玉璧都是以圆形的姿态出现的,其璧面显得平整光滑,内外的厚度基本上是达到一致的,玉璧的外缘边棱不仅会呈现出圆角,而且两面对钻所打的孔一般都是很规整整齐划一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则不然了,它是有厚有薄厚薄很不一致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整体就显得不够圆了,两面对钻打出来的孔,是有差别不怎么规整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就显得比较粗犷了,到了商周时期反而没了粗犷的风格。
商代时期的玉璧绝大多数是以素面姿态出现的,没有雕饰过任何纹饰,所选用的玉质都是以不透明的青绿色玉为主,也有一些牙黄色的玉璧。西周时期的玉璧又和商代时期的玉璧不相同了,西周时期的玉璧是要分出大小的,大的玉璧是不雕刻纹饰的,小的玉璧则雕琢有精美的纹饰,题材大多以“龙”、“凤”、“鸟”纹为主。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画出璧面的纹饰,用“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形状,纹饰有较多的弧线,整体线条显得自然流畅,动造型柔美,所用玉质多为新疆“青”、“碧”、“白”玉、“南阳玉”、“岫岩玉”。
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南岸的三星堆遗址,分布面积达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五千至三千年的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曾出土过商代晚期的玉璧,璧面碾琢出数组同心圆凸纹的玉璧。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9月18日星期三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类高古玉璧图片和各类文字动图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藏海雅事之——玉石杂谈(其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