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西安的大吉昌巷,位于书院门以南,顺城巷以北,大致呈丁字形,长211米。
据西安地名专家葛慧介绍,“吉昌”与“鸡厂”谐音,“厂”即“广场”,唐代这里有斗鸡场。在光绪《西安府图》中此处被标为“大吉昌巷”,后来又叫过“大吉厂巷”、“健康街”,现恢复为“大吉昌巷”。
唐代斗鸡风靡一时,贵族、官员子弟多参与其中。作为高级娱乐场所,斗鸡场不会离皇城太远。可皇城内的空间并不富余,除官衙外,还有庭院、寺庙、水榭楼台等。恰恰在大吉昌位置有一片空地,一到晚上这里自然就成了斗鸡场。
骊歌一叠·西安的大吉昌巷
大吉昌巷书院南,顺城巷北庙堂嵌。石条铺就青青色,日久天长光影瞻。
忆唐代,斗鸡酣,皇城娱乐喊声淹。楼观亭榭今犹在,竹笛悠悠气韵潜。
西安的大吉昌巷的前世今生———
在光绪《西安府图》中此处被标为“大吉昌巷”,后来又叫过“大吉厂巷”、“健康街”,现恢复为“大吉昌巷”。
大吉厂巷曾有三座古庙,即东头的观音庙、丁字路口的黑虎庙和西头的娘娘庙。其中观音庙三间宽,供有阿弥陀佛、观世音;黑虎庙一间宽,供着“黑虎爷”,也就是骑黑虎的财神赵公明;娘娘庙两间宽,供着送子娘娘。三座古庙早毁于“文革”了。但,大吉厂巷过去一直保留着过庙会的传统。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巷子里祭拜财神要过会;六月十九据说是观音成道日,拜菩萨要过会;七月七日乞巧节,娘娘庙还要过会。居民们在巷子里搭起神龛、小庙,供着神仙佛祖,各种宗教、民俗工艺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小孩子跟在后面,也喊着,嚷着,凑着热闹。大吉厂的古乐社曾久负盛名,据说一直流传着唐代的古乐。
古时大吉厂巷青一色石板铺就,日久天长,石地板早已磨得凹凸不平。历经风雨,小巷子民房破旧,巷道狭窄,经常是下雨天,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屋外不下,屋里嘀嗒;买煤、买粮、担水、倒垃圾、摊煤饼、用搓板洗衣服等杂活、累活,都要自己动手用力去干;每家四合院里,只有一个厕所,每天要起早第一件事,就是倒尿盆……所有这些,居民们生活得清贫、简单,但大家都一样,都习以为常了。小巷子民风淳朴,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巷子里的人们一直过着安详、平静的日子。
由于书院门在西安是尽人皆知文化街,大吉厂巷被称之为是书院门的“胳膊腿”。这个平日里十分安静的小巷子,就显得充满了书卷气。我常年生活在这样一种市井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环境熏陶,使我养成了一种忍让、仗义、耐劳、自强、多思、倔强的习性。
今日,大吉厂巷,经过多年多次改造,小巷子已面目全非。昔日的居民住宅四合院小巷子,全部拆掉,变成了买卖书画、文房四宝等商业一条街;昔日的“丁”字形小巷子,只保留了书院门南侧纵深约四五十米的一段仍叫“大吉昌巷”,往南东西方向的小街,已不是“大吉厂巷”了。老的大吉厂巷原住民早已全部搬迁,现在那约四五十米的叫大吉昌巷的住户,全是后来的商户。昔日的大吉厂巷、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早已湮没在城市改造的浪潮里了,已名存实沦没了。
西安作为13朝建都的古城,像类似大吉厂巷这样古朴、古风、独居特色的老街巷,不知还有多少?倘若都全部拆掉,改造成面目全非的、各色各样的商业一条街,那么我们的这个城市的特点在哪里?我们在哪去寻觅生我们、养我们、教化我们成长的地方?古朴、古风,独具特色的老街巷,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历史。在今天我国城镇化的建设中,农村需要不忘乡愁,城市需要不忘寻根。倘若我们不可能全部保护保存住这些老街巷,可否选择个别极富特色,历史悠久,有典型意义的老街巷,经过修旧还旧,修旧如旧,把老街巷的风格保留下来并发行制作成邮票,让我们的后人和子孙万代在城市里能有怀古、寻根的地方,该多好啊!
现而今,巷子里多是画廊,时常能看到搞书画创作的人在门口挥毫泼墨,来这里求画、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大吉昌曾有三座古庙,即东头的观音庙、丁字路口的黑虎庙和西头的娘娘庙。其中观音庙三间宽,供有阿弥陀佛、观世音;黑虎庙一间宽,供着“黑虎爷”,也就是骑黑虎的财神赵公明;娘娘庙两间宽,供着送子娘娘。尽管三座庙内的神像毁于“文革”,如今连庙也看不到了,可大吉昌巷至今仍保留着过庙会的传统。居民们在巷子里搭起神龛、小庙,供着神仙佛祖,各种宗教、民俗工艺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上世纪80年代后,大吉昌历经多次改造。改造前大吉昌巷只有一个出入口,也就是与书院门交会处,巷里一个门楼挨一个门楼,里面都是一院10户的四合院。如今的大吉昌四通八达,向南通到了城墙,向东通到了安居巷,形成了经营书画的书院门新商业街。
一城文化就在脚下,那些走过的街巷,会向你诉说……大吉昌巷——前世斗鸡场,今生有画廊,面貌日新月异。
2022.02.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