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刚刚开门,小区里的姨就来到我店里买东西。
她大包小包的,去青岛,给儿看孩子去。
她几天前回来的,因为婆婆住院了,儿媳请了假在家,她才回得来。
儿子博士毕业后在青岛工作,儿媳是一教辅中心主管,婚后在青岛定居。儿媳娘家是东北的,现在疫情严重,没法外出,所以现在也帮不上她们什么忙。
小两口事业都很不错,收入也丰厚,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儿媳自己是干教育的,她不愿找保姆,婆婆只好来帮衬着看孩子。
姨买完东西后就在门口等着,我问有来接你的,她说私家车,一起的好几个呢。
我问她,婆婆好了吗,她说在住院,我们多出点钱,就让他二婶子多受累了,儿子那边总不能不管吧。
有点理清了,她出了钱,她妯娌出力伺候婆婆 ,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和谐,算是比较团结了。
可能现在很多年轻婆婆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里有老婆婆,娘家妈,而且身体都不是太好。儿女呢,刚刚成家有孩子,困难重重。哪边都需要帮忙,她们成了压力最重的一个。
姨坐那里打完电话,告诉我还得等一会,怕耽误我卖东西。我说没事,等着就是,不妨碍。
她告诉我,她们六个人一起在青岛给儿子看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她们是拼车认识的。
每到孩子们放假的时候,也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她们可以回来看看,给老伴收拾一下家里 ,再看看婆婆,还有老娘。
我说看孩子也不错,起码有了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看着孙子一天天长大,也是幸福的事情。
姨说,这是一个方面,在那里跟儿子一起生活,有些事总想管,有些话总想说。有时说了一半,觉得不妥,硬硬憋回去,尴尬的笑笑,这在儿媳眼里有时就觉得不实在。
好在她儿媳不是太计较的人。
其实她儿媳我认识,典型的东北女孩,高个,不是太漂亮,但性格开朗,很大方。
姨在那里,看孩子,做饭,打扫卫生,里外一把好手。用自己的话说,这辈子她都没想到自己这么能干。
儿媳也会来事,经常给买衣服,礼物,还带着她做做美容,她一说起儿媳,脸上就露出笑意。
不一会儿,她接了个电话,好像有一个不回去了,听着在电话里嚷嚷着,说什么爱咋咋地之类的话。
姨在电话里劝了好一会,摇了摇头。
她说,怎么这么倔强呢,多大点事儿。
原来,她们回来前头一天,倔强姨从儿子家出来了,她记错了时间。
倔强姨觉得反正早出来一天,逛逛轻松一下,找个宾馆住一宿,第二天再回家。
要不就说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倔强姨从宾馆出来时遇到了儿媳姐姐,也就是儿子的大姨子,她们还打了一下招呼,谁都没放到心里。
今天准备回去时,儿媳打来电话质问,那天是怎么回事。
解释一下,也就过去了,问题就是一直钻牛角尖,说什么在我家呆够了,坐牢吗,宁愿住宾馆也不回家之类的话。
倔强姨一听,那个委屈就别提了,想想自己天天洗衣做饭,伺候她们一家三口。买吃的自己掏钱不说,最好的都留给了他们。
听到了这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了我们小区一个小伙,长大高高大大的,很帅气。
他经常来我家买水果。每次都是买一大包,最新鲜,大个的,从来不问价格,就是有一样特别,不能把价签贴到水果袋上。
他在一家公司打工,收入并不高,他每次这样买水果时,我以为他串门,或者走亲戚。
有一次,终于忍不住了,我问他。他告诉我,他妈妈喜欢吃水果,从来不舍得买,现在他家看孩子,他就多买点。
他妈妈不识字,但是价签上的数能认识,一旦发现贵了就不舍得吃。
应该心疼儿子赚钱辛苦吧!
这应该不是个例,很多老人都有这个想法吧。
小伙说,家里就他一个孩子,他爹对他妈很细心,一辈子呵护着,年纪大了来给看孩子不能委屈了她。
我笑着说,那不是你妈的任务吗?
他说,谁给给规定的。
每次见到他,我心底总会萌生出敬意。
去青岛的车终于来了,倔强姨也在上面。
我帮姨把包都给提到车上,希望她们开启欢快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