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06168/e18664d238876f80.jpg)
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家庭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理念不系统,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准确,家庭教育知识不全面,方法不科学,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一直处于“被重视却不被尊重”的尴尬地位,其专业性与科学性颇受轻视。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众所周知、毋庸置疑,家庭教育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却众说纷纭、颇受轻视,结果导致家庭教育乱象丛生、指导经验泛滥。
转型期的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也显露危机,其中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家长教育缺失或者失位,造成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陆士桢教授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她认为家庭教育是把双刃剑,它必须“全面”地给孩子实施影响,但是恰恰因为不够专业,有的时候会影响效率;它的情绪感染性令家庭情感因素加大了教育的效果,但同时会造成很多家长的失控。
周鹏程是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他从长期观察中得出结论,家庭教育的土壤是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良好的家庭关系、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正所谓“环境育人”。他认为,家庭教育专业化迫在眉睫!他的方案是:在政府主导下,开设父母学校,规定未经父母学校必要的学习,不能做父母。做父母之前的培训为父母学校0.0,做好心理准备,学习怎么样做父母。0到6岁是父母学校1.0,6到12岁是父母学校2.0,12到15岁是父母学校3.0,15到18岁是父母学校4.0。如果我们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那样来普及哪怕是“父母学校0.0”,几十年后的中国,估计会呈现出更好、更美的景象。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认为,家庭教育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父母)的价值观、成才观、责任感、道德水准、教养态度和自身的行为模式;家庭教育的最高准则是教会孩子做人,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或者说家长的主要责任)是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情感、恰当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文明的生活(行为)习惯,而不是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上;对孩子的“完美期待”,对孩子人格、独立性和选择性不够尊重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通病。家长与孩子交往过程中忽视对情绪和情感的关注,也是当前家庭教育一个突出的问题;家庭教育应当成为家长的必修课,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提升家长的素质,让家长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家庭教育的复杂性、随意性和多样性要求家庭教育要专业化,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全社会都有责任,而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应当由政府来主导。
在专业细分的时代,家庭教育专业化势在必行,不是教育的推责,而是教育本来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6168/81cbf3163fea78e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