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由此可见,关注生命成长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
张基广老师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段长途旅行,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最需要的是适度的引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和期待的心理,营造一种野性质朴、相互接纳、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顺应人的自然,开发人的潜能,对孩子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一言以蔽之,给孩子自然适度的教育。
最近出现的短短二十天令人伤心的至少九起孩子自杀事件更加说明,自然适度的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生命关怀,体现教育价值和意义,体现教育的生命成长和持续!
刘长铭校长说,什么是学校教育的成功?就是使人性、理性、良知、信仰、崇高、尊严、使命、责任、博爱……等这些价值得到传承,使学校的灵魂成为师生的灵魂,使学校的精神成为师生的精神,使学校的价值成为师生的追求。
这位著名的校长不是说他的学校考了多少清北,不是说他的学校出了多少高官,他认为最成功的是价值传承,关注的是精神追求和生命成长!
如果孩子认知生命的可贵,感恩生命的珍贵,感念父母的辛劳和自己的责任,怎么可能就会想不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是写在课程表上计划书上,而是必须落实在课程中,贯彻在课堂上,践行在亲子活动里!
让孩子多读书吧,多读经典吧!通过经典阅读,从中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阅读是人的精神源泉。北京四中有一位学生在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后写道:“……缠绕着他生活的,除了艺术以外,只有数不尽的讽刺、打击以及痛苦。可是,愈加如此,他的画中愈是充满了明快的精神,那是沉重给予的;粗犷的线条,那是生命献上的;令人心碎的怜悯,那是失落的亲吻;自由清新的空气,那是孤独的伴侣……如果为了剩余生命的安逸,为了物质名利的取悦,为了自身欲望的满足,要我背叛自己的意志与理想去交换所谓的欢乐,那么我宁愿终其一生与痛苦相拥、与寒风相抱,宁愿独自一人迎接朝阳、送走晚霞,也不愿去享受片刻肤浅的欢乐,任一生平庸而碌碌。”
没有生命的传承和精神成长,温室的花必然枯萎!不经历风雨洗礼,怎么仰脸看到天边的彩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