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影
今年在厦门过年。在厦门呆了七天。回来后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在宿舍里看书,听歌,睡觉,吃东西。偶尔也会出门晃荡。女儿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他爸爸陪伴。平静,安然,充实。这样一晃就是三天。
这两天在看杜拉斯的书,间隙也在看庆山的书,发现她们之间的相似,雷同,至少在用词和语言表达上。
她们的文字华丽,直击心灵,又繁而不腻,是我喜欢的类型。
快速浏览一遍杜拉斯的《情人》。用词和表达上极美,让人一下子就想看完的冲动。
后来看了《杜拉斯传》。
晚年杜拉斯和杨的相处模式像极了我们日常里的情景。我女儿经常和她爸爸吵架,话不投机,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事后从不记仇,和好如初。
很多感情就是在这样的相处中日积月累,根深蒂固的。或是依赖或是习以为常。
曾经我和第一任男友的模式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吵架,各种鸡毛蒜皮。
他在情感上更依赖于我一些。他是个内向孤独,聪明绝顶,家境殷实的男子。当时的我叛逆不羁,和父母渐行渐远,因此更依赖于他的经济基础,而非他这个人的本身。当然也是有感情的。
他是个善良的人,对我言听计从。但脾气暴戾,醉生梦死。
我们的感情决裂于日常的繁琐及经济的崩塌。那时我们都年轻,不善经营,吃喝玩乐。他沉迷游戏和赌博,我终日沉迷于网络,流连忘返。
最后也是我决定离开他。我收拾行李至火车站,然后远离。他刚开始没当回事,直至我心意已决他才发现没有了我是如何的不适应。他关闭了生意,追逐我而来。我没有给机会,就那样分道扬镳。
他对我是用心的,一直默默关注,直至我结婚有了孩子,他仍旧关怀备至,还送了礼物给我女儿。
在他有钱的时候,他找过我,我没有理会。他还是想和我复合的。那段时间,他学了驾照,去了北京,去厦门,在碧月堂过着纸醉金迷,奢靡享乐的生活。
后来,他和朋友去厦门。在厦门一夜输光了所有。之后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我们没有再联系。
这是他在后来告诉我的。那时我正笼罩在婚姻的迷茫中。找他倾诉,他喜出望外。他有想重新跟我一起的想法,而我那时已经对他开始生疏,毕竟时过境迁。
我只想找个可以说话的人排泄心情。
他约我见面,送礼物给我女儿,给我无限的慰藉,我享受他给予的温暖同时又极力的排斥和回避。
那时,我的心已经远了。我知道,和他不再有可能。
他断断续续和我说起他的经历,毫无保留,信任如初。对我女儿也是各种友好。他的落拓不羁,给不了我的安全感。最终,我们还是各自安好。
我时常会想起他的好,但已然是两条平行线。
对于他,我是感激的。他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初恋,是我青春的一种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