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

作者: 邀月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1:10 被阅读13次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攻伐陆浑之戎,陈兵于周都洛邑之郊,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颇具胆识的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国的军队。期间,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回答:“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师遂退。

楚庄王所问九鼎,相传乃夏禹所铸,代表华夏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镇国、传国之宝。楚庄王问鼎,有觊觎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一词来指图谋帝王之位、想要夺取政权之意。如《晋书·王敦传》有语:“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鼎乃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象征之一,在国人心中别具神圣、庄严之色彩,多有敬畏的情怀,更不用说对待镇国之鼎了。因此,在我的心里,一直认为“问鼎”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悠久历史积淀的词汇。尽管表达的不是褒扬之事,却难掩词汇本身的沧桑之美。遗憾的是,因词意甚窄,应用不广,故“知名度”不高。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问鼎”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了,体育报导中不管是否合适,亦不问其本意,广泛地将其当作在比赛或竞赛中夺取第一名来用,如:

“‘扑克顽童’11次问鼎世界冠军”(摘自苍梧晚报)、“AC米兰第七次问鼎欧洲冠军杯”(摘自新华日报)……等等,从报导的内容看,全是表示夺取了冠军之意。只要留心,在各类体育报导中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用法,电视主持人如此使用这个词更是屡见不鲜了。

如前所述,问鼎用作比喻比赛或竞赛中夺取冠军显然是错误的借用。我猜想,由于无知、想当然地造成了误用,始作俑者已无从查证,却不想更多无知者甘为附庸,竟成潮流。有作者著文提出批评,媒体却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错误因媒体的无知与顽固而蔓延,渐渐地竟被民众认为是正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悲哀。媒体的力量太强大了,它在文化传播上的功业无可比拟,但其也可以毫不顾忌文化的传承,起到无人能及的破坏作用。我想不通的是,媒体就不能比常人稍稍“文化”一点吗?

2005年后,这样的用法就不再是错误的了,因为最具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其首先对媒体造成的这种错误进行了妥协。2005年修订后刊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在“问鼎”词条下增加了一个义项,比喻比赛或竞赛中夺取第一名。好了,无知与无知的媒体取得了胜利,让权威向其臣服。

在发展为主题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我不反对将有些词汇拓延词意,以丰富词汇的应用,也认同词意的定义应当尊重“从众从俗”的原则,但词意的扩展还是应考虑词的本意及关联性,像“问鼎”一词本就是想要得到而尚未行动、尚未取得的意思,用于比赛或竞赛中,表示想要、计划夺取冠军是最恰当的词意发展了,却偏偏扩充定义成已然获得之意,显得很没有文化,让我觉得很是遗憾。

2011年2月4日✍️

相关文章

  • 问鼎中原(4)

    楚庄王的故事 《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是个历史典故。 “问鼎” 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 鼎,...

  • xpower携手中国问鼎汝瓷台州总代

    问鼎汝窑又称问鼎汝瓷,问鼎汝瓷英文简称为Winningtea,winning的英文原意是成功、胜利的意思,因此,问...

  • 2017-07-10

    真讨厌媒体噱头真多什么小黄人问鼎中国票房去你的问鼎问鼎哪有那么多鼎给你问吗?!(ノ=Д=)ノ┻━┻

  • 问鼎

    问鼎荆姑一枝花 年龄不过十七八 奔波百里公园游 偶遇妙郎阿里沙 从此种下相思豆 一生一世不忘他

  • 问鼎

    心柔软 我是否停留在那片优柔寡断,一味幻想的空洞港湾 枫叶飘落的季节 在那场梦醒的天空 是否还是错过了一场智慧的细...

  • 问鼎

    惊雷乍击破方东,马蹄踏飞乱尘空。 连横合纵干戈及,攻城掠地兵马袭。 青铜刀锋临盾甲,狼烟腾起覆云峡。 ...

  • 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攻伐陆浑之戎,陈兵于周都洛邑之郊,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颇具胆识的大夫...

  • 问鼎

    偶然翻到2011年的一篇旧作,感慨良多。那时的我文笔斐然倚马千言,现在已经做不到了,甚至很多字都不会写了。 大雨滂...

  • 问鼎

    本文为参加《来个有趣的体验[http://%E3%80%8A%E6%9D%A5%E4%B8%AA%E6%9C%89...

  • 问鼎孙山

    问鼎孙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i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