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爱孩子,但不溺爱,看看这5点是怎样说的?

真爱孩子,但不溺爱,看看这5点是怎样说的?

作者: 梦回千秋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0:10 被阅读20次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做事畏手畏脚,喜欢依赖父母,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愿意做。家长担心这是因为平时过于溺爱孩子而造成的。那么,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如何给予孩子爱,又不至于溺爱呢?

培养孩子并不是为了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也不是为了让孩子不受这个世界的伤害,而是让孩子可以独立生存,并且有能力追寻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孩子在成长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大致会经历4个阶段:照顾孩子,保护孩子,放手孩子,离开孩子。

这是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简化了,但是基本的顺序是对的,因为最终,孩子都必须要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成年人。

如果家长过度地保护孩子,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生活中的磨练,那么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很难成为一个独立又乐观积极的人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失望,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让孩子的内心不断强大,以便于在漫长的生活中能顺利地处理所遇到的一系列麻烦和不如意。

此外,家长在成长中如果管得太过于细致,过度担心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做事的信心。因为不管做什么,父母都会插手干预。

更重要的是,这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有人包办,自己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久而久之,一个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就出现了。

家长应该如何避免让自己陷入到“溺爱”孩子的行为中呢?下面这些建议,不妨看一下!

1、不要总是替孩子做事情

在你打算帮孩子做事情之前,先看看孩子的做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完全不管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当孩子准备做某件不太熟悉的事情时,家长最好是在旁边看着,不要插手,就看着就行了。

这么做主要是防止意外,其次,是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伸出援手。这个援手并不是让家长直接把孩子不会的东西做完,而是和孩子讨论可行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发现和完成这件事。

简单来说,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直接上手代替孩子行动。

2、学会正确地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表扬

当孩子独立完成了某件事之后,不要一味只是表扬孩子的特性,比如真聪明、真乖、真听话,最好将这类的表扬尽量去掉。

因为这些表扬的话和孩子的行为无关,更多是对孩子的某种属性的评判。这种评判只会加深孩子对自己形象的在意,而不是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要具体指出孩子做了些什么,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良好的行为才得到的鼓励。例如,家长可以说:“孩子,你今天吃完饭,把自己的碗洗的真干净!”

3、勇于接受不好的情绪

不要过度担心孩子出现不好的情绪,也不要担心这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就算觉得难过和失落是一种丢人的表现,也要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的这种情绪。

承认自己在这个时刻是难过的,接受自己很沮丧的事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都应该经历的事情。孩子并不会因为表露了这种情绪而变得更加委屈,也不会因此陷入到绝望的境地。

有时候,孩子感觉到伤心难过,家长并不一定要给孩子讲多少道理,只需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当孩子需要家长的时候,给孩子支持,用行动告诉孩子,无论怎样,父母都是和他站在同一战壕的,这就足够了。

家长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怕坏情绪对孩子不好,所以用尽方法避免孩子出现不好的情绪。事实上,这样做才真的会对孩子不好的影响。

4、适当的零花钱

如果家长怕孩子乱花钱,因此不给孩子零花钱,那么每当孩子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只能跑过来找家长要钱。虽然家长看似让孩子节约了,但如果不是对支出记录特别熟悉的家长,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花的钱更多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个月确定孩子的零花钱数量,并且将这笔零花钱交给孩子保管。至于,孩子如果没有控制住,很快花光了这笔钱怎么办?

那就告诉孩子,花光了就没有了,必须要等到下个月发零花钱的时候,才有新的零花钱用。

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在乎孩子的感受,以及对孩子的怜悯,而让自己给了孩子更多的零花钱,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助长孩子伸手要钱的坏习惯。

5、确定家长的责任边界

家长要明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孩子伸出援手,并且和孩子说清楚自己的标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要求家长必须严格执行自己的标准。

严格执行意味着家长必须说到做到,不管孩子是哭是闹还是哀求,只要不符合自己帮助的标准,那么就必须要狠下心来拒绝孩子。

如果不能严格执行,那么标准的制定就失去了意义,而且出来的效果也不会那么令人满意。其实有时候,孩子哭闹,家长的内心比孩子更痛苦、更揪心。

但家长要记住,小时候让孩子稍微尝到一些小苦头,是为了防止孩子长大以后吃到大苦头。只有当你也遵循原则标准时,孩子才有更多成长空间!同时,也要清楚,这个标准是可以调整的,你可以孩子商量再次调整制定。

避免溺爱孩子的重点在于,要让孩子明白,其实他们要比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而且,每一位接触新鲜事物的人,都会有一定的恐惧感,这很正常;每一位尝试新鲜事物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这也很正常。

此外,孩子也要明白家长的地位,家长并不是孩子的佣人,也不是专门为孩子提供服务的人。家长是朋友,是老师,是有能力随时提供帮助的人,但家长并不会有求必应,很多时候,事情必须要依靠孩子自身的努力才能解决。​

相关文章

  • 真爱孩子,但不溺爱,看看这5点是怎样说的?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做事畏手畏脚,喜欢依赖父母,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愿意做。家长担心这是因为平时过于溺爱孩子而造成...

  • 溺爱

    咨询师袁荣亲认为,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

  • 如何区分溺爱和真爱

    今天的课题是如何区分真爱和溺爱。 小巫老师给我们揭示了溺爱的真实面目: 1.溺爱只是满足了孩子表面的需求 溺爱通常...

  • 《爱的真谛》第五天

    第二个主题就是真爱和溺爱,我自己现在有点搞不清楚我对孩子是真爱还是溺爱,我要按照我自己的想法。那我肯定是在真爱他。...

  • 关于溺爱

    有人说「溺爱」等于杀子,但很多家长偏偏认识不清,错把溺爱当成真爱。 — 1 — 「溺爱」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很多...

  • 苑九芬1446:真爱与“溺爱”

    真爱与“溺爱”的区别 “溺爱”的家长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需要,而把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投射给孩子,“溺爱”行为,其实是在...

  • 分享《如何分清真爱和溺爱?》

    如何分清真爱和溺爱? 点击链接,听老师的生动音频。 真爱和溺爱界限比较模糊 真爱是: 信任的 接纳的 允许的 规范...

  • 百草园||溺爱的真相很扎心

    今天看了《为何家会伤人》有关溺爱的真相问题,看完后茅塞顿开,溺爱不是真爱,溺爱是养育着无视孩子的真实需求,把自己内...

  • 周四课堂记录❤️

    接纳和理解孩子,绝不意味着不讲规则,对孩子无所限制。溺爱不是真爱,溺爱是一种懒惰的行为。好的规则其实可以给孩子...

  • 4月17日课堂纪录

    接纳和理解孩子,绝不意味着不讲规则,对孩子无所限制。溺爱不是真爱,溺爱是一种懒惰的行为。好的规则其实可以给孩子带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爱孩子,但不溺爱,看看这5点是怎样说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ik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