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读书,尤其是在溪山贵大,我认为可去处众多,但需有几处要着重提点出来:一在北区,北区林密,众多林荫遮蔽处皆可读书。二是图书馆,图书馆虽有新老之分,却无云泥之别,西北两馆遥相呼应,均算得上为读书的最佳去处。三则是新筑的阅湖,携书倦坐于湖边堤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却独有一种苏子泛舟游于赤壁之上的奇妙感受。
读书当要选好书,身所居处固然便也要选个好地。就北区而言,其地树多林密,树与树之间距离不过三尺,且大多枝叶繁茂,枝与枝、叶与叶间紧密相连,犬牙交错,落落有致,在这初冬节令,天气便又不寒,阳光星星点点投射在地上,这儿偏又少些鸟兽,偌大的林子静得出奇,岂不是读书的好去处么?捧一本书静歇于荫蔽林中一块净石之上,默默品读,当陷入到书的趣味中时,身心便自然地融入了这片林中天地,一草一木仿佛都成了灵魂的化身,任自由的思绪纷飞,新生的思想乱舞,读到畅快之时,勃然兴起,诵上一两段优美的文字,不心忧嘶哑之声为人所厌恶,亦不恼畅读之情为人所打断,此中闲逸,当足为人生一大乐趣。
读好书,要闲读也要真读,真读书便要心在书上,眼观于书,做到心眼一致,方能读得痛快,了解书中深意。朱熹先生对读书有着深刻的见解,曾有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其中则有些读书的功利取向,但三到之法可谓是读书的精妙法门,用这个方法读书,更加容易汲取书中精要,充实己身,才不失为白读。白读书有什么用呢?一则费时,二则费力,三则费神。时间,气力,精神都浪费做了徒劳无用功,待到似水年华一朝去,岂不是空空留下了惊惶与惆怅。
读书的心态要摆正,非是说读书心思要郁郁清欢、没有目标,而是说要用严谨的态度去读每本在读的书,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读书往往要比散漫读书获取得更多。在图书馆读书,要端正姿态,读可读有用之书。因为书类繁多,需得精挑细选,值得读的书少而又少,实用的书却又多不胜数。于是遇书之法便有了机缘之说,有的书不期而遇,一经诵读,便让人如获至宝;有的书百般渴求之下终于寻得,细览之下却大失所望。故而要有所取舍,粗读若是胡编滥造,当要断然丢弃;若是获益匪浅,当要精读,绝不能管中窥豹,浅尝辄止,从而导致无意间错失了良师与益友。
要寻到一本好书,便要眼明心细,也绝不能心有贪念,特别是在底蕴深厚的馆藏之中,满目琳琅,入眼都是各种各样书的奇珍异宝。寻书要静心凝神,如在两馆,当要先读馆,后寻书,再读书。读馆利于寻书,也利于找到绝佳的读书角落。图个方便,便拿西馆作个讨论。西馆称为贵大之印,其形四方,形如大印,朱红色的篆书环绕在四面巨大的馆身上,造型匠心独运,极具神秘色彩,其身共有十一层,每层安置了不同的图书,倘要寻什么书,便要分门逐类,因此要看图书分类牌,了解所需资源和图书位置所在,方可径往取之。如果是我这种心急之人,取来便想要一睹为快,在这桌椅处处人满为患的馆中,若是寻不得一个闲位,便可出门而走,行至楼梯道口,走下三阶,附身坐下,乐读手捧书籍,到精神海洋里纵横捭阖去了。
说不得读书有多少妙处,但定然于人于己都是有绝大的用处的。无论怎样读书,只要有兴趣,真正读书的人在哪儿都能读书。只要手中有书,心里便有了着落,垂眼低眉间便能陷入书的世界里,落入了前世与书纠缠不清的情网中。但读书人儿也喜好安静,太过热闹时候却是不大耐烦的,总寻思着要腾个地儿,或到了阅湖水边,或坐在西馆的楼梯口,或挑得北区林深荫蔽处,待得一个斜阳的黄昏终究从地平线上消失了去,那腾飞的思绪方才会收回到现实里来。
在溪山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