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真正起到立效作用的药方、妙方,是在《伤寒论》里。只有经过临床多次实践,才知经方的神效。但是用对方药是关键,否则,再神奇的经方,也会吃出问题来。
汉方张仲景著《伤寒论》、《伤寒卒病论》是适应任何时候的人体症状,从古至今疗效依然显著。“伤寒论”抓住了人体症候的根本。它对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小宇宙受大宇宙影响——自然气候以及宇宙时空对人体的影响。
春天得什么病,四季得什么病,对人体如何影响。《伤寒论》从三阴三阳来概括了风寒暑湿燥火,人体症候分析所得出的应对措施。
如太阳症,人体受风寒、风热感冒,便会用到桂枝汤和麻黄汤。简单说,一个是风寒表虚,一个是风寒表实际。表虚自汗,表实无汗。
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桂枝汤解肌,推动气血,调和阴阳。麻黄汤通过发汗来祛除体表寒气。经方的组成,不是简单的组合,是离不开阴阳辩证,体用关系的。阳可以理解为生发,阴可以理解为收藏。
《素问》讲重阳必阴,重阴必阳。这是一个基本规律。而中医用药物调理人体疾病,就是为了达到人体阴阳平衡。实际上所有的中药方都是为了达到人体阴阳平和的一个状态。真正是起到一个调的作用。
而“伤寒卒病论”就抓住了一个“寒”字。由寒字我们可以想到冬天,天气寒冷。但是理解寒不能局限于季节。因为寒在四季都可以出现。尤其夏季,人们基本上离不开空调,在暑热出汗的时候,吹着空调。湿冷变为寒冷。人会因寒湿之气导致身体虚弱,湿寒如果得不到排除,久之会生出很多病来。
而在冬天,受风寒,也会使身体受到损伤。人体正气不足,加之风寒来袭,自然就不能抵御寒邪。
可以说,万病从寒上来。为什么《伤寒论》不叫伤热,伤燥,伤凉,伤湿,伤风,伤暑等,以上几种伤因都是存在的,但是从寒上考量,寒包括了很多体症之病。其它伤因停留的时间较短,变化较快,但寒湿停留时间会很长。被寒邪湿邪侵入,只要是停留在表。 无论是表实还是表虚,治疗都是很快的。一但寒邪入了脏腑,经骨,比如风湿病,就很难根治。所以,寒邪在人体的部位和层面决定了治疗效果的快慢。
治病主要抓住一个“寒”字,从“寒”字入手辨证论治,人体大部分疾病就会迎刃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