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仔细看了每天经过的那条隧道路,跟前段时间的杂乱无章比起来,有秩序多了,各自在所属的线路上行驶,尽然比原先争先恐后见缝插针还更有效率。
去往公司的路上,有一段隧道路,由北到南,直线距离2.4公里,每天早上车水马龙,东西北的车流全部涌入隧道,再由南向驶出。原本3-4分钟的车程,足足走了10分钟以上,慢的时候花上15分钟,离合踩了又放,油门踩了又刹,甚至有人玩起了手机,堵车更杜鑫,日复一日。
每天交通台都会接到听众反应的堵车情况,或许说的人多了,有一天,路的前方出现了红绿灯,东向过来的车流再也不用在夹缝中生存,艰难地挤进主流。主干线上的车减少了油门跟刹车切换的频率,走得更顺畅。再过一段时间,东西向来的车与主干线上的车中间多了一条栅栏,再也看不到有的车为了快那么一个车位争先恐后,横七竖八了。开车人的心情好多了,马路上一条条直线平行前进,最关键的是,没有了常见的变道和插车,过隧道的时间竟然提高了。
难道是人的素质变好了吗?
还是大伙瞬间变得自觉了?
成龙说,中国人还是需要被管的。
其实全世界的人民都需要被管,一旦给予自由,聪明的人类就会挖掘出更多的漏洞和法子来变相发展。
西班牙交规规定:鲁莽冒失不顾危险的驾驶扣6分罚款500欧元。不当超车扣4分罚款200欧元。没有保持安全车距4分,罚款200欧元。此外,在西班牙,为了让新手开车多加小心,驾龄在3年以内的司机,其驾照总为8分,但超过三年的司机则是12分。
而新加坡几米一圈摄像头、几步一个收费站……都规规矩矩的。
我们会发现,发达的国家民众更加遵守制度,更加按规则行事。
来看看另外几个国家:
印度,随意变道很任性,货车,客车,三蹦子,牛车等等混杂在一起。车速极快,变道很狠,无论豪车还是普通家用车,身上都是伤痕累累,每年因交通事故死十万人。
埃塞俄比亚,很少能看到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公路“标配”。这就导致了人群、普通车辆、公交车、摊贩,甚至动物,共同分享窄窄的双车道。
很明显的现象描述,简单一项交通秩序,因管理制度不同,城市人文素质天差地别。你让印度人去德国,去美国,罚个几次看他们还敢不敢。
中国人也一样。
所有人骨子里是屈服于权力而无视规则的。尤其是长期在散漫的管理手段下衍生的中国人,当然,不能一味怪民众,执法机关,权力者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很多人宁肯在警察的监控下战战兢兢,也不愿在遵章守则中堂而皇之。很多人相信法不责众,同样坚信少数服从多数,枪打出头鸟。粗俗讲就是,你可以我也可以,人多势众。
朋友说,香港的朋友过到大陆乱丢垃圾,关键是他在香港不会。就如当年我们去深圳关外一样,满地狼藉,朋友找不到垃圾桶,狠狠来一句,“这么脏,不丢不融合”。这是人性的劣根,也是对城市管理的嘲讽。
环境产生的气场不同,人文气息不同,同一个人到不同环境中,行为举止截然相反,这年头自律的人真的不多。尽管自己乱丢垃圾,却会在另一地方乖乖遵守并大赞美好,却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如此。
不少新闻媒体报导中国怎样怎样,中国人多没素质。
小编深信,人在疲劳的情况下都是一个状态,寻求舒适,能躺下不会坐着。
在印尼路上拥挤骚热肮脏的车里,所有人都东倒西歪。车上有来自巴黎的帅哥,有严谨的德国人,也有我——中国人。
在清迈的小镇上,你随处可以看到累了就坐在路边背着大包的外国帅哥。
倘若画风一转,坐在地上的是一个肥胖的大妈,是否就觉得没素质了?
国外的机场,你可以经常看到有人在地上或者长椅上睡觉,欧美人大多比亚洲人更加随意,随便往地上一躺,便能睡去。
换成一群中国老太太老大爷,指不定有媒体人评论道,“没钱住酒店就不要出来旅游!”。
区别对待只是颜值不同,年龄不同,身材不同,还有中国人自带的种族歧视,崇洋媚外。
飞机上大妈的脚丫子被多少人臭骂。。。。。当然,小编还是认为行为不妥,只是别扯上“中国人”,别满嘴仁义道德,别每次都说外国人怎么不会,只是你没看到而已。
除了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归功于Z~F是否作为。
高要求就有高标准,继而看到高水准。再小的纰漏,你认为有如沙进眼,不揉掉不舒服,自然眼睛清亮。再大的问题若熟视无睹,心里膈应一会,便当没事发生,选择习惯,问题堆积如山,则十年如一日。
小编所在的城市,在很多年前经济是很被看好,也算是富裕一时,再到后来,小编偶尔回去一次,多少年,路还是那么坑坑洼洼,树还是稀稀拉拉,空气倒是一年比一年差,天空一天比一天灰,有人取笑道:跟北京差不多。小编不知道北京具体如何,那个神一般的首都,在经受了雾霾之后,甚少兴趣去。但我们那,开摩托带个口罩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真吃满脸灰。
维修道路得有钱,钱谁出?
有人说,坑洼的马路最配横冲直撞。
特别理所当然。
如果不好好管,就别责怪缺乏规则意识,知识的普及除个人进修外,更需要社会教育普及,该管还得管,该严就得严。莫让制度问题演变成文化问题,继而爆发文化舆论。
上有作为,下则不敢乱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