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本书,同一个人物,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书评写作,如果能选择一个与书籍紧密结合,却又让人耳目一新的的主题,那文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写好书评,发散性思维很重要,如果思维局限在传统的观点里,大概率是写不好的。
同样是《月亮与六便士》,在洞见公众号一搜索,能搜到很多篇10万+的爆款书评,而且每一篇的选题角度都让人惊叹:这本书的书评竟然还可以这样写!
今天拆解的这篇,和昨天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主题和风格。
【标题】《月亮与六便士》:生活怎么过,都会后悔
【来源】洞见公众号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gwg3ThlwSaXSpcdVMf2lg
【类型】经典文学书评
【标题拆解】是常见的书名+观点的标题。短短9个字的标题,就抓住了大多数人的痛点。
张爱玲曾经说,男人的一生中都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徘徊,不管是娶了红玫瑰还是白玫瑰,最后都会留有遗憾。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很多时候,不管作何选择,我们都会有遗憾和后悔。
【话题引入】
昨天的文章,用金句引入,今天这篇用了一个生活化的故事引入,而这个故事即使我们不认识这样的人,也一定听说过,所以很有说服力。而且对这样的事,每个人都会忍不住评论几句,所以开头很吸引人。
这样的人和《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很像,自然而然就能引出书籍。
【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没有小标题,但是作者在文章结尾对三个部门作了总结。
从文章内容和总结可以看出,文章采用的是递进结构。
第一部分,主题是生活没有标准答案。这部分的内部也是递进结构,作者从自己年幼时读小说的感受说起,那时候他不理解甚至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简直是个渣男,到后来才发现“神灵的另一面便是野兽”,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所谓的道德标准束缚,看似成全了他人,却忘了梦想也需要成全。
同一个故事,因为作者有了不一样的阅历,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一样,内部也是采用递进结构,都是一种认知替代另一种认知的写法。
作者在这部分说,阻止我们追逐梦想的只是金钱吗?不!家庭+社会+伦理这三座大山时时刻刻阻碍着我们,可是除了它们,我们还有一个最厉害的敌人,那就是总是轻易妥协的自己。
在这部分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说法:
六便士=两便士+两便士+两便士=家庭+社会+伦理。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又让人无可反驳的观点。
第三部分,作者通过思特里克兰德四十年过着普通的生活,到一朝走上不回归路,猜测他在选择过程中一定经历了艰难的挣扎,由此得出结论:
人生最痛苦的,既不是追逐月亮,也不是捡拾硬币,而是你在捡拾硬币的时候,心里还记挂着月亮。
【结尾】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清晰明确地强调自己的观点。
【总结】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可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作何选择都很难做到不后悔,那为什么不放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与昨天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没有过多讲述人物故事,而是引用书中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读完这篇文章,忍不住感叹,书评文章其实也可以写得很自我,只不过自我的背后,需要大家都认同的观点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