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出门散步,还是一如既往的需要左躲右闪,各种变道。实在是情非得已,因为街边屋檐的水时不时的滴在我刚洗好的头发上;人行道上有块路面砖被挖开了剩下个泥坑;有人向我迎面走来,他不让路只能我让路;有几个好朋友并肩行走谈笑,像封锁线一样拦住了整个人行道。
以前不觉得这有什么,习惯了,反正大家都是按着自己的想法走,满大街的人就是两个字:“乱窜”。直到多年前去香港自由行,在街上逛了很久,突然觉得行走是如此的舒服,你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直线行走,没有任何阻碍。于是,我开始观察为什么能走得如此顺畅,结果如下:
1、规范完善的市政规划和管理
人行道上没有电线杆、消防栓等阻碍物;没有损坏的路面;人行道旁有栏杆围挡,行人只能通过斑马线过马路,基本杜绝行人走上马路、或随意过街的隐患,而且每个斑马线都有红绿灯。
规范完善的市政规划和管理这一点很关键。现在如果一个城市不文明乱象频发,政府和媒体一出声就是要民众提高个人素质。我只想问,一个连自己修路的基本责任都不能履行的管理单位,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民众提高素质?民众的高素质只能通过走泥巴路来体现吗?
我认为最重要的管理就是对流程制度的设计、执行和修正。人的行为模式其实很简单,一个高效的流程一定是符合人性、并且能够通过人性来引导的,简而言之就是参与者完全不用思考,顺理成章的、毫无抗拒的就执行下去了。这样的流程执行起来行云流水,毫无障碍,又怎么能不高效呢?
反之,一个反人性的流程,自然是会逼得参与者各出奇招去应对,因为谁都希望自己能过得舒服,这就是人性。只不过,流程的设计单位又会对这些参与者反流程的做法制订新的流程。于是管理制度越来越多,局面越来越乱。
2、管理部门有效的行为引导
在香港地铁的广告位上,在电视公益广告里,都有“走路靠右边”的宣传提示,简单、具体、有效。但我们生活的城市里看到的都是口号,比如“讲文明树新风”,怎么才算“讲文明”,如何才是“树新风”?大学生都未必能说清楚,更何况接受教育更少的民众?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满满的都是情怀,但给解决方案的少之又少。
在香港地铁门口有出入方向的提示,迪斯尼站点还有孩子口吻的提示,让爸爸妈妈们可以用孩子的方式去提醒小朋友,这才叫到位。
直线行走的自由在香港排队是常事,但大家排队时很安静、不急躁,其实也是因为明确且不冲突的出入口规划,以及隔离栏起到了作用。大家跟着指引走,一切都在掌握中,又何须着急呢?平时我们会着急,其实是来自于对管理混乱带来的不确定性而着急。
3、个人素质
政府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形成文明的社会,我们也要对自己有要求。比如:
走路靠右边;
手中提的物品靠拿在右手边;
和朋友行走时最多两人并肩,或至少留出一个人的通道给别人行走;
想停下或调头走时,一边保持原来的行走速度,一边回头看后面是否有人紧跟,无人紧跟时再调头,避免我们停下时别人毫无防备的撞上;
和前人留出至少半米的距离,作为突发情况的应对距离;
想超过前人时要观察周围情况,在不影响他人和阻碍道路的情况下超越;
不要停留在路中间;
要有耐心。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方便出下流”。很多人都是因为贪图自己方便,所以没有耐心等待,用了不文明的方式去方便自己,所以才有了不入流的行为。其实多等一等,多走几步路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贪图方便却后患无穷,特别是安全隐患。
我自己在行走的礼仪上也还有欠缺,但我会在出门时提醒自己练习,也愿意花1小时的时间在手机上一字字的敲出这篇1300字的文章,愿做星星之火,点亮未来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