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那些闪光的日子
——观《人生之路》
20230416 星期日 闰二月二十六
《人生之路》已经收官。
鉴于对原著的遗忘,我重读了《人生》,甚至看了相关电影,只是没有看完。个人觉得这是除《情书》之外,最忠实于原著的作品了。
严格说来,这部电视剧不是部分改编自《人生》,而是由此衍生出来了这部全新的电视剧,它甚至完全颠覆了原著,改写了高加林的人生之路:从未考上大学,到高考被顶替;从再度回归农村成为不折不扣的农民,到立足上海成为某杂志负责人……高加林的人生宽了许多,诠释了许多的可能。
不想评论孰优孰劣。可能原著是宿命,在那样一个年代,农民就是农民;而在如今,哪里都有机遇,哪里都有可能,为了顺应这个时代,也为了正能量吧,数次反转,故事圆满,每个历经坎坷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顺。
在我看来,《人生之路》中的高加林老师真是熠熠生辉,那段日子是他闪光的日子。
他来到马店小学,因学历高,能力强,热情高,不但包班教语数,还教全校的音乐、美术,干得那是一个风生水起。
高加林不但寓教于乐,还把梦想的种子种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他带着孩子们滚着铁环,奔跑在山野之间,乘坐着开往春天的列车,一站站抵达中国大地上那些有名的城市,古都西安、首都北京等,终点站是魔都上海。
看着这样的场景,竟然眼睛湿润了。每到一个站点,高加林就向孩子们介绍这个城市。说到上海,他的激动难以抑制,这是他心中的痛处,也是他梦想的向往之地。
高加林也把美育融进了日常的生活里。他带着乡亲们整修马店小学,刷新围墙后,他在上面写下每个孩子的名字,再把他们带来的农具挂在围墙上,竟极为天然地形成了一幅画面,诠释着附在一侧的古诗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等。
在那个年代,在艰苦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努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教育创造着更多的可能性。
钢板刻字,油墨印刷,一次练习油印几百张,整个年级共享,辛苦也幸福。
周末去家访,一家一家走,一个一个孩子跟着,或当向导,或做小跟班,家访队伍越来越壮观。
凤凰泾通车了,周末去大桥堍野炊,观大桥,赏京杭大运河,挑马菜,还卖给食堂,不但体验劳动教育,还挣班费创造价值,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班级凝聚力、向师性真的是与日俱增。
……
很庆幸,我也是坚守在基础教育的农村教师中的一员,把自己最宝贵的光阴奉献给了孩子们,那么纯粹,那么享受,那么无私,那么可爱。
现在呢?还敢特立独行,把教育延伸到课外吗?没人敢。看着高加林那些闪光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感动,也充满了无限憧憬。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回归这样的纯朴与本真、诗意与浪漫,该有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