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小伙伴跟我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疫情期间,怎样才能让自己每天过得充实而不那么焦虑。
原因是因为她在家呆了快俩个月了,越待越焦虑。
尽管每天给自己规定了任务,但一天下来发现完成效果却不如意,因此感到迷茫焦虑甚至恐慌。
疫情期间,其实每个人都迫不得已待在家办公,我天天备课开直播,批作业,眼睛都要花了。
但焦虑,是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
所以我们在想要解决焦虑的过程中,先看看焦虑是怎样产生的,然后逐个击破。
一. 焦虑的源头。
首先我们要明白,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焦虑,是来自对“未知”的恐惧。
我们平时的焦虑大概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学习中,担心学会这个忘了那个,担心成绩,不知道能不能考好。
l 工作中,担心任务完成不及时,担心效率,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好。
l 生活中,担心各种琐屑杂事,担心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知道能不能很好处理问题。
二.为什么会产生焦虑。
1. 你之所以有焦虑感,是因为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没有掌控感。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是典型的对事情没有掌控感的表现。
举个例子:
泰国驯兽师训练大象,在它们小的时候,在它们身前插一根木棍,如果小象走出木棍范围,驯兽师就会给它一鞭子。
就这样等小象变成大象,不用锁铁链,只要将一根木棍插在大象面前,大象就不会越过它半步。
小象长成大象的过程中,因为逃跑多次被打,它有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对未来没有了掌控感,放弃了对现实生活的挣扎,只能听驯兽师摆布。
失去掌控感的人易焦虑,甚至更易抑郁。
再举个例子:
一个朋友的公众号因为发布了太多有关疫情的文章被封了,他那俩天的状态简直不要太糟糕,焦虑已经成为他的日常,最后他甚至有轻微抑郁。
他太在乎公众号被封这件事,对未来突然失去了掌控感,没能很好的应对逆境,所以会出现轻微抑郁。
2. 导致焦虑的思维方式是灾难化思维。
什么是灾难化思维,简单点来说,就是杞人忧天。
举个例子:
明天开直播课,今天我备课,我总担心讲不好怎么办?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没人听课怎么办……
那这些问题可能出现吗?可能。但我还没做,怎么就能茫然断定明天会发生的事呢。
三.如何缓解焦虑。
明天是个未知数,总不能因为未知数而放弃过好当下呀。
所以:
1. 做一些能找到掌控感的事。
比如:做美食,剪纸,拍照,做陶艺。
做美食能得到及时反馈,你会有持续动力继续做下去。
而剪纸拍照能充分展现你的创造力,转移你的注意力。
2. 停止灾难化思想。
l 傍晚的时候去一个人多的地方,比如地铁口,天桥上。
当你看着人来人往的繁华世界,你会觉得世界很广阔,自己很渺小,你的烦恼,其实大家都有,这根本不算什么。
l 多帮助别人。
大部分容易抑郁的人,是因为她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那点小事。
这个时候你尽可能多去帮助需要帮忙的人,不要对以后想的太多。
3. 提高自己应对挫折困难的能力(运用LEAD工具)。
l L——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
只有你先发现了自己身处什么逆境,你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l 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
比如:没有完成这篇教学反思,领导会找我谈话。
看看自己能不能承担得起结果,以此来找到自己的掌控感,促使自己行动。
l A——分析证据。
多问自己问题,质疑自己。
比如:我今天没完成视频剪辑作业,是我能力不行,还是我根本做不到?
以此来让自己增添信心。
l D——做点事情。
比如:列每日清单,在每日清单中具体做某件事情。
焦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但不要纠结于该怎么办的过程,要想着如何让自己解决掉它。
有时候,我们无法选择身处的时代或环境,唯一能够选择的是如何有效积极的去应对。
因为,处于逆境之中仍一派从容,这样也很有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