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某地博士出事的消息,令人叹惋。正常情况下,一般家庭要培养一个博士,那是付出何等的艰难与代价!
随后看了看评论,有几条打动我的心,大意是博士毕业很难或自己还在苦熬。这里的苦熬不是正常读书,而是早已达到毕业年限却毕不了业。
这让我想起当年读研二的时候,我已决定读博,想着就再坚持三年的事情,索性就把学位这件事搞到头,也算是在这个领域行业走到顶点。
当时已经初步选定了意向中的学校,专业更是一早就确定好了的,已经开始收集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听了师兄师姐们的考博经历讲座……
人生总是充满偶然,研二期间我中途有事回家一趟,才突然发现父母还在努力干活,两个妹子也还在上学,家里急需要收入,而不是一味的支出。读完大学接着读研,可能父母会觉得一点荣光,但更多是现实的窘迫。现在我又决定要读博的话,那就又要延后几年才能挣钱。
那一刻,我想了很多,但并不太久就作出了决定,这个博是不能读下去了。很快,读研毕业之后我就找了工作去做。
回想起来,那个年轻时代还是更偏于情怀些,觉得自己还能读进去书,只想着完成学位的最高峰。
成年人则会更多考虑成本问题,做事有一定目的性,如果一个行为并不能或是不够直接产生预想效益,则要考虑是否值得去做,其实大概率会放弃。
情怀也要有人买单,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年轻人还是不要一味坚持己见,适当听听成年人的成本论也是好的,毕竟买单人不是自己,就要替买单人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