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国内越来越普及,朋友圈里几乎可以涵盖我们所有层面的人际关系。朋友圈里的发帖、点赞和评论,实际上是将现实生活里的名利场延续到了网络中:
一、利益相关的甲方乙方
利益相关的乙方(销售方)是最积极的点赞人,不管甲方(客户)发出啥贴都是秒赞再加上评论。如果甲方能回复乙方的评论,那现实生活中的那场交易估计就有戏,乙方可以趁热打铁进一步加强合作。如果甲方的朋友圈干脆就对乙方屏蔽了,那估计就是前景黑暗乙方趁早换一个方向。朋友圈里的一来一回,让甲乙方在网上对事情的进展和关系的走向进行了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交待。
我的一个朋友在申请某家跨国公司的职位,那天兴奋地告诉我,觉得offer 很快就会下来,因为面试他的人事经理给他的朋友圈刚刚点了赞。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明显的好处是,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人惦记生日和情人节了,各路微商总是第一时间发来贺卡,并在我们每一个寂寞的帖子下面写下最热情洋溢的评论。
二、职场上的上司和同事们
上司,尤其是外企里做到总监以上级别的boss, 在朋友圈里的气质大多数都是“性冷淡”型,不会悲月伤秋,没有海边度假,也绝不会深夜里吟唱爱情。偶尔发的帖子一般是团队建设的照片或者公司的软文广告,新年时必发一帖,对生活感恩并展望未来。
上司发帖少,但是大家绝对都是秒赞。就像是电影里的大老板,刚抽出雪茄,手下小二们立马从四面八方扑过来点火。上司是需要簇拥追捧的,现实中我们还不好意思,但是在朋友圈里就能用点赞表白忠心。
上司点赞也是矜持的,点了A的就要点B的,所以干脆长时间潜水,或是在一段时间里给所有的好下属们“平等”点赞。
同事们之间没有那么多顾忌,朋友圈里显出的状态与工作中看到的基本一致。一起做项目时相互点赞就频繁,没啥工作联系的就是彼此的路人甲乙丙丁。喜欢转发公司软文广告的,一般正在公司混得风声水起;转发管理理念的,估计对公司现存的一些现象心有不满或正奋斗在成为管理者的路上;总会有同事喜欢转发心灵鸡汤或是育子百科,看着老少无欺,胸无野心,现实中他们往往是最珍惜目前的工作,在办公室政治里表现地温和谨慎,祸不沾身。
三、各路前任们
这里的“前任”们是泛指在过去建立了联系,目前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过多利益关系的人:包括老同学、旧同事或是在某段路途中偶遇的兄弟。
前任们对我们朋友圈的评论最有穿越性,最容易把我们带回过去:比如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在办公室里加班的照片,老同学的评论一般会是:还是高中时的样子/想念和你在一起的青春…;旧同事会直接无情揭短:又在淘宝?/好像长胖了啊; 那个偶遇的兄弟则是亲昵地询问:啥时再一起喝酒啊?
和前任们在朋友圈的互动最轻松自由。病了,他们一定会发一个拥抱的表情或是一杯咖啡,但是绝不会在现实中前来探访;升职了,他们送出好几朵的玫瑰和香槟符号,却不可能参加晚上的欢庆晚宴。前任们的存在让我们在现实社会奋力前行的同时,在朋友圈里依旧和过去紧密联系。
朋友圈里的社交网远远比上面列举的丰富:死党闺蜜们一般不屑在朋友圈里评论我们,要么在酒桌上亲密打闹,要么在群里相会转发黄段子;七大姑八大姨的朋友圈最刷屏,所以我们干脆屏蔽了事;还有藕断丝连的知己红颜,往往看了朋友圈的帖子,然后私信再发来问候。
现实生活中,做错了或是遗憾了,我们选择遗忘,并让自己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朋友圈设置为最近三天的内容可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