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2017年10月刊《亲子》杂志,此《亲子》是另一份亲子杂志
采、写:陈诗懿
受访者:陶小艾(当然就是我自己喽)
此文刊登于2017年10月刊《亲子》杂志,此《亲子》是另一份亲子杂志,两份《亲子》杂志,一份在北京,一份在江西,竟然不约而同,都做了我的专访,特别感恩陈老师细心的和我沟通交流。当然,每次只要我的文字登上杂志,最开心都会是我的儿子。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像有压力般,说不能做到我这样。每次这样的时侯,我会给他讲讲龙应台和安德烈书信里故事。
安德烈曾说:
“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 “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
然后安德烈问他的妈妈会失望吗?
龙应台如是说: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你的工作不把你绑架,让你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你时间,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如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
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来得轻松。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把龙应台的文字放在这里不是类比我啦,只是我和她的想法一样,我是谁,我怎样不重要,更何况是儿子把妈妈我看得太高大上了。重要是我的孩子你想要什么?想要怎样的生活。我不知道我儿子是否能听懂,但是每次他都特别开心的点头,然后笑着跟我说:我现在就很高兴啊,哪怕我考的分数不高,但是我知道我尽全力了,我还会更努力的。
然后,留下一个背影,开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以下为杂志中的原文:
陶小艾
亲子阅读推广人、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研究生、HTT国际认证讲师、母婴杂志专栏作者。致力于亲子阅读推广和家庭教育实践,2016年获得北京阅读季书香中国金牌阅读推广人称号。出版图书《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幸福密码》《最好的绘本给孩子》。
收到陶小艾老师的新书《最好的绘本给孩子》时,我正在为亲子共读专栏做选题策划,而这本书恰好为0~3岁做亲子阅读指南,给我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发。陶老师细腻的文字和温柔的声音,让书变得更加生动亲切,也让亲子阅读更显得重要可贵。因此,本期我特意邀请陶老师在百忙之中做客“名家面对面”,聊一聊她的故事。
阅读推广,绝非一朝一夕
说起做阅读推广,陶老师还是因孩子而结缘童书。2008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这之后不久,陶老师就带着孩子开始了亲子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家里不知不觉储存了大量的图书,而且,在陪伴孩子阅读时,陶老师就不断的向社区里的妈妈们分享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到2010年孩子上幼儿园后,陶老师因此而萌生了一个想法——在社区开办一个空间,把家里的书分享给社区里其他的小朋友们。就是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启了陶老师的创业之路,也成就了她的爱贝乐亲子图书馆。
陶老师认为,从开绘本馆后自己才算是真正向专业化的亲子阅读推广迈进,从最初的只在社区里做分享、做推广,到慢慢地开始向北京乃至全国做推广,从小范围的几个人分享,到几百人上千人的分享……就这样,陶老师一路走来,一边学习,一边不断地分享。就这样,陶老师做阅读推广已将近8年。8年的时光稍纵即逝,这期间有过太多的苦、太多的不易,也有着太多的坚持。如今,陶老师虽然不再做社区图书馆,却一直坚持分享亲子阅读,不断做讲座、写书,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今年,她开始在家庭教育实践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并开启了非凡爸妈课堂。
(现在由我主讲的“人人都会讲绘本”在线系列课上线喽。
10年践行研究讲故事方法秘籍+每天10分钟+30天学习。
30个知识点+22个讲读案例+100本绘本推荐+互动答疑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达人
让孩子轻轻松松爱上阅读)
说起自己的工作,陶老师还有一个小秘密跟大家分享。她是一个喜欢把工作生活化、把生活工作化的人。这里所说的“工作生活化”绝非工作占据生活大部分时间,而是说把工作变得有趣,巧妙地结合,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工作和学习等等。陶老师始终坚信,人一定要有梦想,要为梦想付出全部努力。
别总让孩子努力,自己也需要成长
对孩子的培养,陶老师也同样喜欢在生活中高效陪伴。记得有一次陶老师送孩子去学校,在车上,孩子问她:“妈妈,你送我到学校后又去工作吗?”陶老师说是的。“妈妈,我觉得你每天都累得要命。”听到孩子天真稚嫩的话语,陶老师笑着回答:“妈妈的样子,也许你看起来很累很辛苦,可是妈妈非常开心,因为妈妈觉得每一天自己都在进步。每一天都有能量在注入。”孩子听得似懂非懂,嘟囔着说:“妈妈,其实我写作业也很累。”陶老师问:“你会放弃吗?”见孩子摇头,陶老师知道,在冥冥之中,又有什么在那颗年幼纯真的心中生根发芽。
如同所有的家长一样,在最初成为母亲的阶段,陶老师也经历过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的时期。为了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陶老师开始大量阅读育儿书籍,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后来,在做亲子阅读推广时,陶老师还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进一步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深入、理论体系更加深厚,陶老师不得不放弃周末陪伴孩子的时光,走向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断纠结,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她慢慢了解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在无形中带给孩子力量。陶老师一直坚信,想要让孩子做好自己,父母就要不断地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养育孩子,种下善与爱的种子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是懵懂无知的,是父母在引导孩子一步步感知这个世间的美好。然而,陶老师觉得,在适当时候,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事事美好如意,也同样很重要,让孩子看到生活真实的一面,对于他的成长来说并非一件坏事情。就像刘瑜在写给女儿小布谷的信《愿你慢慢长大》结尾中写道: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如果没有好运气,那我们要在不幸中学会慈悲,学会去感恩这个社会,在释怀中让自己内心活得幸福;如果没有人爱,那就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在自爱看似寂寞中宽容的对待一切。这也是陶老师想要教给孩子的。
陶老师教育小贴士
对于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陶老师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我感知着这个世界的美好,我善意地对待这个世界,我也许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在每一个小事情中,我都尽力做到最好:遇到有人快进电梯时,我轻轻的按下开启键,等待一下;吃完东西的垃圾不乱丢;乘坐地铁时就算有座位、就算自己很饿,宁可在站台上吃完也不带到车上去吃;在外就餐时,尽可能不大声喧哗;排队时不插队;对待陌生的微笑也会回以微笑……这些也许看起来不算什么,可是我这样一直做下去,在我这样做得过程中,孩子也早早学了起来,如我一般,善意地对待一切。我知道,这颗真善美的种子在我的行动中,已经扎根在了孩子的心中。”
更多文章
来自《亲子》杂志对我的专访:演绎更好的自己,给家人更完美的爱 ——时间背后的努力与经营
全职妈妈含泪述说:你们最不想的上班却是我梦寐以求而不得的......
孩子不会“玩”,就是缺点;孩子的“离开”是去开展他自己......
由我主讲的“人人都会讲绘本”在线系列课上线喽。
原价199元,限时特惠:99元,赠送我写的育儿书一本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幸福密码》和《最好的绘本给孩子》二选一)
10年践行研究讲故事方法秘籍+每天10分钟+30天学习。
30个知识点+22个讲读案例+100本绘本推荐+互动答疑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达人
让孩子轻轻松松爱上阅读
轻松扫码即可开通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