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怎样正确进行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这是父母一生要学习的功课,唯此才能成为“学习型父母”。否则,所有的亲子教育将步入误区。
1. 误区一:从小拔苗助长。早期教育对人才成长有特殊意义和异乎寻常的作用,是人生和人才的奠基工程。但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其智力开发,1岁以内就忙着学认字,不到3岁就学起了外语,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其实,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能高低。“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负担过重,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
2. 误区二:找不准问题在哪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看到问题最刺激的那个现象,而不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父母经常把问题归结到孩子身上,而从未去考虑制造问题的是我们家长和父母自己。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是亲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
3. 误区三:给孩子贴“标签”。父母和教师,往往会给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诸如“坏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这种违背孩子纯真天性和发展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怎样面对所谓的“坏孩子”,并能善待他们、关爱他们、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亲子教育的重大课题。
4. 误区四:严父慈母式教育组合。这种传统的教育组合在现今的亲子教育中并不鲜见,过于严厉的长辈,过于严厉的活动要求,会对孩子造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会令孩子处于不安之中,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变得胆怯怕事,甚至变得神经质,变得富有攻击性,最终令亲子关系失和。
5. 误区五: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孩子的选择。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或为了塑造一个“天才儿童”而忘记了“以人为本”,一切都是以家长意志为转移,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从而养成孩子胆小、怕事和依赖的性格。
亲子教育与其说是教给孩子好多的东西,倒不如说“不让孩子失去很多东西”更为恰当。教育是帮助而不是硬性塑造。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特天性的个体。具有爱的智慧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发挥天性中的长处,从而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成长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
事实上,孩子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0岁到18岁,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不但身高逐渐增加,心灵的成长也跟随时间的脚步前进。所以,父母必须重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关节点”,主动跟随这些节点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主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身心的需求。
比如,3岁的时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父母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说话习惯,给他们树立榜样;6岁的时候,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学习。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
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感染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一个充满民主、宽松、体贴、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及感情。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幼儿但不骄惯,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幼儿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们应学会诱导幼儿,这比恐吓、哄骗、打骂都管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