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时隔十年,再读《围城》

时隔十年,再读《围城》

作者: 夏天流浪记_ | 来源:发表于2020-09-18 07:19 被阅读0次

初次读《围城》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二十岁,在旧书店淘来的一本《围城》我当宝贝一样,毕竟很早就知道钱钟书先生的这本经典之作。

于是抱着啃了很久,之所以用“啃”,是因为钱钟书先生在这本书中的精言妙语很是多,没有一点生活阅历的人绝然是不懂其中深意的。

果不其然,一本书看下来,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对《围城》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如今,年至三十,又打开了这本收藏已久的《围城》。心有念想,还是忍不住再研读一番。近12个小时一气呵成读完全文,心中却止不住地忧世伤生,感叹人生的平凡与平庸。



作茧自缚的“围城式”爱情

在《围城》中,方鸿渐一共经历了四段爱情。

乡绅家庭出身的方鸿渐,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小姐订亲,不料周氏却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鸿渐的唁电所感动,决定资助他出国留学。

在回国的船上与同为留学生的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不曾想自己只是鲍小姐旅途上的一剂调味品。恰巧大学同学苏文纨也在船上,并见证了这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恋情。

回到上海后,方鸿渐多次拜访这位大学同学、留洋女博士苏文纨。方鸿渐虽然也喜欢苏小姐,但面对苏小姐的清高冷傲却并不愿意自降身份去迎合,甚至对苏小姐的工于心计表示排斥。

在与苏小姐的纠缠不清中,方鸿渐遇到了他的一生挚爱——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唐小姐性格天真直率,丝毫不加掩饰。相比鲍小姐的妖艳妩媚、苏小姐的城府心机,唐小姐简直如一缕清风直入方鸿渐的心头。

可惜的是方鸿渐在苏、唐两位小姐中游离,被动接受与苏小姐的暧昧,却不敢直面唐晓芙,优柔寡断。最终,与唐小姐的爱情也因为苏小姐的挑拨离间惨淡收场。

本以为是“绝了旧葛藤,添了新机会”,没想到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自欺欺人的“围城式”事业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辗转换了三所大学,期间无心向学,全凭兴趣,一点心得也无。在回国前,因受到父亲和准丈人的“两面夹攻”,方鸿渐不得已花钱买了个“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的假证书。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回国后,方鸿渐并未认真规划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而是直接在准岳父家开办的银行任职。后来因为生活上的种种问题与周家翻脸,又凭着昔日“情敌”赵辛楣的推荐,在不知晓聘用职位的情况下直接去了湖南三闾大学。

在三闾大学工作时,方鸿渐不愿意曲意逢迎,甚至鄙视同事们的谄媚和势力,在面对一次次挫败和失意时,他甚至毫无招架之力,最终在这个派系林立的环境中直接“出局”。

离开三闾大学方鸿渐又凭着赵辛楣的关系进入一家报馆的资料室工作,但不久之后因为报社被敌伪军收买,方鸿渐第一个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报馆。

离开报馆后,方鸿渐想去重庆投奔赵辛楣。谁又知道,那是不是另外一座似曾相识的围城。


亦步亦趋的“围城式”婚姻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说来也讽刺,赵辛楣走后方鸿渐和孙柔嘉一下子没了“靠山”,在同事们的“造谣”和打趣之下,两人却不敢直言否定双方的关系,只能顺了众人的意请了订婚酒。

也许是经历了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尤其在爱上唐小姐之后,方鸿渐自认为是“情感都消耗完了,不会再摆布自己了”。于是,在遇到孙柔嘉时,关键是在那样一个时刻,他们为彼此停留了脚步。

也许是经历了多次爱情和事业的失败,方鸿渐在孙柔嘉那里找到了男人的自尊。这两个并未真正了解彼此且差异极大的人就这样走在了一起。

“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

“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是顶好的,至少是舒服的。”

但好景不长,因为原生家庭的差异和两人观念不合,婚后生活充满了争吵和痛苦、不理解和不尊重。他们相互看对方不顺眼,在对彼此的攻击中发泄着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一旦争吵,绝不妥协。这让原本就惨淡的生活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也许正如书中所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围城》的故事最后在方鸿渐和孙柔嘉彻底决裂的争吵后走向结束,伴随着一阵老式的自鸣钟声,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再读《围城》已是年至三十,才发现,人世间处处围城,不止于婚姻。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围城里,以绝望的态度去对求而不得的际遇,对现状不满,却没有勇气改变现状,在现实与欲望之间沉沦,一直期待被救,一直抱怨没有被救,却一直没有想办法自救。

人生无处不围城,每个人都是一座城。城里城外总是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交织。城外的人挤破头想进去,城里的人挣扎着想出来。进进出出,反反复复,演绎着不同的人生。

钱钟书先生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的一切情感,智慧,以及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图不过时灵魂上的思想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位置,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上有个安顿之所。”

如此一看,人生或许又简单一些,只不过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所欲太多,把生活过得复杂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夏天流浪记【xiatian_099】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吧~

相关文章

  • 时隔十年,再读《围城》

    初次读《围城》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二十岁,在旧书店淘来的一本《围城》我当宝贝一样,毕竟很早就知道钱钟书先生的这...

  • 人生何处不围城

    人生何处不围城 ——再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兼对我的人生思考 关于《围城》,说是再读,其实与初读无异。25年以前倒...

  • 再读《围城》

    记得第一次阅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在初三毕业那一年,那时候的阅读纯粹是囫囵吞枣,只记得主人公之间的破朔迷...

  • 再读《围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初读围城,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了,小时候读《围城》,囫囵吞枣得...

  • 再读《围城》

    文~林柯榕树下~原创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对于读书这个神圣的事情更是如此。上学时读过的《围城》似...

  • 再读《围城》

    这几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又把钱老先生的《围城》看了个透彻。由于入戏太深,几度魂牵梦绕。总不经意地对号入座,却又不...

  • 再读围城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读的围城,反正是很多年以前了,若不是陈道明饰演得方鸿渐过于精彩,我几乎已经忘记了大部分内容了,再读...

  • 再读《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鸿篇大作,他不愧是一位善用语言的大师,这本小说写尽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作者用幽默而辛辣...

  • 再读《围城》

    半个月之前读了一遍<围城>,觉得这样的文章这样的小说写得如此之美,实在是把他老人家笔下的人物,写活了,写绝了! 忍...

  • 再读《围城》

    再读《围城》,不得不赞叹钱老的睿智和犀利。社会如何变迁,不变的是人性。陈道明版的方鸿渐,具备一个知识分子的善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隔十年,再读《围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vc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