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已阅读过半,对作品的基本含义也已大体了解。
该著作本是发表于欧洲文艺复兴后期(1605年),其初衷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从而批判那些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的没落封建贵族们不思进取,总生活在曾经的荣光中。但《堂吉诃德》至今还能长盛不衰,早已超出了作者的当时初衷,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中总会有一些愿意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好似永远不会也不想走出来的“堂吉诃德”式的人。
这不禁让我想来了小时候经常遇到的一个“怪人”。这个“怪人”姓杨名德山,当地人好似并不叫他的真名,而是男女老少都知道他的外号——chaodaishu(当地方言,意思是精神有问题),每每看到他都会说“chaodaishu来了。”
对老杨的情况了解甚少,当时也没有去过多地了解。只知道他曾经是一名大学生,而且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因在玩器械时不慎摔伤导致大脑受损,从此便成为一名四处游荡的“散淡之人”。只记得他高高的个子,满脸污垢,穿一身破烂不堪灰色单衣,手里拖着一根木棍,嘴里含着两块铜,左腮内已被铜腐蚀溃烂。那木棍另一头包着一层磨得锃亮的铁皮,木棍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烂布头、旧报纸等杂物。老杨性情温和,从没见过他打过人骂过人,很少与人交流,偶尔会有一些“高谈阔论”,也正因如此许多好心人便会主动给他一些吃的。
现在想来,已有多年不见老杨了,如今在读《堂吉诃德》时忽然想起他,似乎在老杨身上或多或少有堂吉诃德的影子,到底是哪方面却说不清楚,是性格还是言语、是行为还是“包装”好似有点像却又不完全像。
老杨就是在这样平淡中结束了他的一生,无痛无忧、无牵无挂,既没有给他人带来痛苦也没有给社会带来麻烦。但还有那么一种像堂吉诃德的人,由于走不出自己的“角色”,不仅给社会带来痛苦,甚至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在俄乌冲突正酣之际,不得不让我把乌克兰总统与书中的堂吉诃德联系起来。乌克兰本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且有众多能源还有世界粮仓之称,能够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努力发展本国经济,该国应该不会太差,也会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的。可戏剧演员出身的总统却把自己完成当成世界舞台的主角,以致于入戏太深不能自拔,造成几百万难民流离失所,也让本国呈现“四分五离”的局面。
盲目自大的演员总统时而向世人宣布如果俄罗斯动武将会付出惨重代价,时而说北顿涅茨克有七十万部队,完完全全地一副“堂吉诃德”的精神。
不知这位演员总统何时才能清醒走出“剧情”,丢掉幻想面对现实,让乌克兰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