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5.什么样的血液流淌什么样的文字———单元性重组教学

35.什么样的血液流淌什么样的文字———单元性重组教学

作者: 王爱霞_6662 | 来源:发表于2021-02-18 21:45 被阅读0次

今天学习了赵俊老师的《初中鲁迅作品专题教学设想》,深受启发。是说初中教材中鲁迅的选文太分散,应该安排为像《红楼梦》《史记》一样的单元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使分散的各篇文章之间能够互相参照,建立起联系,而且还可以减少对作家及其背景介绍的不必要重复。

有不少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了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上海陈小英老师,曾发表过一篇《引领学生亲近鲁迅》的文章,文中提及鲁迅作品教学的框架要重建,提出了重组教材单元的设想,并提出了围绕鲁迅的情感世界构建单元主题。我很赞成陈老师的教材单元重组建议,这样的专题学习效果连贯、集中、系统。

绍兴刘发建老师的《亲近鲁迅》,以专题形式讲鲁迅,共四个专题,分别是走近“鲁迅的故乡、鲁迅的童年、鲁迅的亲人、鲁迅的朋友”。

这些专家的建议目的就是将鲁迅和学生两者拉近。在学生接受能力基础之上,仔细挖掘鲁迅作品与学生身心发展最好的融合点,以专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亲近鲁迅、学习鲁迅。

赵俊老师将人教版教材中鲁迅的9篇文章分成三个专题:童年的烂漫、成长的剧痛、成熟的思考,分别设计在789年级进行教学。这样重新整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帮助学生集中系统全面的了解鲁迅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观念,使学生在精神境界、思维品质、技术能力三个方面得到提升。

七年级“童年的烂漫”鲁迅专题选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五猖会》(这篇不是教材课文,但名著导读里有)。本单元的写作实践活动设计为:难忘,童年,这是针对本单元的选文内容设计的。

八年级“成长的剧痛”专题选文有《我的兄弟》《藤野先生》《风筝》《雪》(统编教材收入的只有《藤野先生》,其他篇目可作为多文本比较阅读)。这个单元,我们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他的痛苦孤独,深入了解他在痛苦孤独中自省自立、自强奋起的过程。

九年级“成熟的思考”专题选文有《孔乙己》《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这个单元起,我们开始顺着鲁迅的眼光放眼社会。

这样把大学专题教学模式引入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比较集中的体现了鲁迅作品完整的体系,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清楚从他童年的天真、青年的自立、中年的呐喊,看到鲁迅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

这是重要作家作品的单元性组读,教师要突破教材单元的框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其作品进行重新整合,可引进课外文本,并与学生生命和心灵成长呼应,形成专题。如教鲁迅作品要像钱里群教授所倡导的那样,一定要注意真正回到学生,回到鲁迅。形成什么样的血液流淌什么样的文字———走进鲁迅的世界的专题。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单元性组读的新理念,将教材中的其他一些重要作家作品进行重组,如杜甫的诗、李白的诗,将其分类,并补充课外诗歌,形成专题,让学生对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有一个集中的系统的了解,整体了解诗人完整的人生轨迹和精神追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5.什么样的血液流淌什么样的文字———单元性重组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an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