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吗?”
这应该是史上最招人厌最让人无奈却又用的最多的招呼!
你说我在,人家要借钱你囊中羞涩怎么办?你说不在,那万一有急事呢?所以我个人是很不喜欢这种不冷不热的招呼。
中学时,她说我“你一点都不会掩饰自己的心情。开心不开心都在脸上带着!”这几年稍微好些,渐渐学会了隐藏,尽管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打招呼方式,看到了还会回复一句“在,有什么事吗?”以前当收到这样的信息又长时间没了下文时,我是权当没看见的。(这个时候就不要扯什么看见了不回复就是没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吧啦吧啦一大堆。总喜欢把自己推到道德制高点去质疑别人的人麻烦先审视一下自己)最近一年,也不知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这种招呼,又回到当初看见权当没看见的时候,感觉又倒退了回去,我情愿相信是返璞归真!更喜欢干脆点,有事直接说,不喜欢绕着弯子甚至还要去揣测。额~别说什么情商高低...
老爸刚学会玩微信时总是问我“在不在?”,过了许久我看到信息,时常他都睡下了。后来就发语音,老爸说这比打字方便,其实是他的眼睛有点花了。再后来语音通话、视频通话,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也渐渐用视频通话取代了打电话。
老妈一直不会玩智能机,她也不喜欢玩手机。手机在她手里只有唯一的功能:打电话。她的电话永远是最低消费。移动客服打电话说现在正在搞活动每个月有10G的流量可以免费领取问需不需要?老妈说流量是啥东西?
老爸换了智能机,播放了一部老妈一直追的电视剧,老妈觉得很神奇,她说电视上还没播放怎么手机就能看到。老妈才慢慢知道,原来有了流量手机就可以上网、可以看电视。后来老妈也慢慢习惯了微信,因为微信不仅能通话还能看见我。只是每次还没说一会儿,老妈就说挂了吧,浪费流量。再后来,老爸装了网线,告诉老妈流量用不完,可以随便用。老妈又知道了一个词:WiFi,有了这东西就有了用不完的流量。
老爸喜欢留长发,头发向后梳,又不是大背头。尽管有黑发遮掩,还是能看到双鬓逐渐增多的白发。老妈显得更瘦了,眼角皱纹越来越多。我不喜欢视频,尤其是和爸妈视频。
信号不好,我挂断视频接通电话。老妈问我几点吃的饭,我说五点半。这句话她问过我无数次。老妈说那现在都九点了,也该饿了再去吃点吧!冰箱里还有两包方便面。中学时,答应那位的不吃方便面我一直没做到。电话放的外音,老妈听见我在煎鸡蛋。她说放点小葱,煎出来的鸡蛋才更香,最后再放盐,不然鸡蛋会老...就像她第一次站在我身边教我煎鸡蛋。
一边通着电话一边呲溜着面条。听见老妈说,吃吧,多吃点,在外边别省着,该吃就吃...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家常,我还纳闷老妈这次怎么一直没提“正事”。只听那边传来一句“你爸洗完澡过来了,你俩说吧。”老爸应该是在擦头发,电话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吃过饭了?最近咋样啊?”一股乡村气息飘过,哈哈,这是街坊邻居碰面时常用的招呼。“一切正常,工资涨了,房租也涨了。”“看来这深圳的消费是越来越高了啊”“是啊,每天压力都挺大。”......
例行公事的关心是必要的,老爸说“房租涨了,那你不考虑换个便宜的。”“还好吧,习惯了,东西多不想换。”“你一个人住?”“是啊,一个人方便。”“房租这么高,你也不考虑找个人一起合租?该谈女朋友了啊。”天啊噜,都是套路,原来挖的坑在这里等着呢?之前打电话,老爸简单问几句就把电话给老妈,然后老妈开始吧啦吧啦问一大堆关于我个人感情的问题。现在竟然来了个自然且完美的角色转换。
自从两年前分开后,说不上来原因,反正就很难再有当初那份对爱情的向往,甚至觉得可有可无。朋友说咱们早都过了相信爱情的年纪。老爸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谈个朋友了。”这是每个父母都会有的关心,但这件事现在在我心里竟觉得像是为了既定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任务。有那么一刻,竟然会胡思乱想自己是不是心理扭曲。还好在漆黑的夜空里,星星也听不到我的声音。
“也不是强迫你,我也知道现在时代不同了,你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这件事该上上心了。”老爸说完这句话把电话给了老妈。听出了老爸的无奈和期盼,只是当这句话从老爸嘴里说出来还是有点不可思议。这件事向来是老妈做主导,老爸总是给老妈说“随他去,他有自己的想法。”很荣幸能有这样开明的父母,他们只给建议让我自由做选择。有时候又觉得他们干嘛不直接给我做决定,总让我站在十字路口。好像我总是纠结体的存在。
挂了电话,微信收到两条信息:
在吗?
我明天到深圳出差,见见你
......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