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作者: 鲁尼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07:42 被阅读19次

01

鲁尼周末在家从来不睡午觉,
从早上七点起床,可以一直玩到晚上九点,
精力旺盛,有时我真的很羡慕他。

昨天中午也是这样,
吃过饭,大家都回房间睡午觉了,
鲁尼便一个人在客厅玩。
我困得不行,陪着弟弟,慢慢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中,
听见鲁尼在客厅和房间里穿梭着。

一个多小时之后,弟弟醒了,
我挣扎着把他抱起来。
只见客厅里一片狼藉,
胶带、剪刀、棉签、笔散落一地。

鲁尼见我出来,兴奋地说:
“妈妈,你醒了,看我给娃娃剪的头发。”

我一看吓了一跳,那是爸爸买的蒙奇奇,
他竟然把娃娃的头发剪了一块,
那可是爸爸最珍爱的娃娃。
我又好气又好笑:
“等一下爸爸知道了肯定了骂你的。”

果不其然,先生醒来后看到这幅情景,
立刻拉下脸来,狠狠地骂了鲁尼一顿。

鲁尼不服气,他流着泪,大声地驳斥先生:
“我只是想当理发师嘛,
又不让我剪你们的头发,
整天就知道骂骂骂,
你们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吗?”

听了他的话,我才想起,
原来是昨天带着他去理了头发,
他今天便拿娃娃当模特,模仿起理发来了。

他说得很对,
是啊,孩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天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
见到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可是很多大人,都像先生一样,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孩子所做的一切,
面对孩子制造的麻烦只会粗暴地制止和责骂。
他们不知道,这将给孩子带来怎样的破坏。

我笑先生:
“要是爱迪生出生在我们家,
肯定当不成发明家了。”

02

月宝妈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同事的孩子刚满三岁,
什么玩具都不玩,就是喜欢玩豆子。

孩子经常把橱柜里装豆子的瓶子都翻出来,
把所有的豆子都倒进一个大盆里,
然后再一点一点装回去。

同事每次都气得抓狂,
因为她做饭时总是需要把豆子分拣出来,
但是她看孩子这么喜欢玩豆子,
又不忍心把豆子藏起来,
索性就买了很多豆子专门给孩子玩。

忽然有一天,孩子举着一个大瓶子对她说:
“妈妈你看,都装进去了!”

朋友惊呆了!
她买的豆子足足有三大瓶,
完全装进一个大矿泉水瓶子,
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每次孩子试图往里面装,都会剩下好多,
现在居然都装进去了。

“你是怎么装进去的?!”
“先装大的,再装小的。”

孩子倒出一些豆子,
然后把大的芸豆拣进去,
再放红豆、黑豆,
最后小颗的绿豆顺着缝隙滚进去……

同事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不就是著名的时间管理实验吗?

同样大小的瓶子,
先放大石块,再放小石块,
最后再放沙子,
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将瓶子装满,
顺序颠倒结果则截然不同。
这个实验说明事情分轻重缓急,
我们只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才可以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孩子自然是理解不到这个层面,
但是他竟然有如此智慧,
亲手摸索出这个实验来!

看,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
孩子真的会给你想不到的惊喜。

03

很多大人不懂孩子,
又不愿意去研究各种育儿书籍,
我建议他们多看看儿童绘本。

世界上大概没有一本绘本,
像《大卫不可以》那样,
会让大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而让孩子们趋之若鹜。

看,大卫·香农笔下的这个大卫,
整天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
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玩食物、挖鼻孔……
估计每个大人都烦透了这样的“熊孩子”。

但是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
都非常喜欢他,
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
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

试想,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孩子,
不渴望像大卫一样,
随心所欲地游戏呢?
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
因为总有像我们这样的大人,
跟着他们屁股后面,不停地对他们喊:
“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

小王子说,
其实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只是他们长大之后就忘记了。

这本绘本却给大人和孩子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不仅让孩子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
也让每一个大人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让我们得以更加理解孩子。

有位妈妈问我,孩子三岁半,
比较好动, 看到什么都想摸,怎么办?

理解孩子的大人,便会明白,
三岁半的孩子好动,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恰恰是正常孩子的状态。

对此,我的回答是,把握好三个原则——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
在此原则基础上,放手让孩子随意探索吧。

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的时候,
想想我们的小时候。

相关文章

  • 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01 鲁尼周末在家从来不睡午觉,从早上七点起床,可以一直玩到晚上九点,精力旺盛,有时我真的很羡慕他。 昨天中午也是...

  • 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我时常在想,一个6至12岁的孩子在学校里最期待的是什么?是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还是受到教育?恐怕都不是,儿童最期待...

  • 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个孩子

    我时常在想,一个6至12岁的孩子在学校里最期待的是什么?是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还是受到教育?恐怕都不是,...

  • 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个孩子

    我时常在想,一个6至12岁的孩子在学校里最期待的是什么?是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还是受到教育?恐怕都不是,儿童最期待...

  • 别忘了,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

    春节回家同家人去爬山,路遇毛毛虫,身子是一条的形状,在一直一弯中前行着,甚是有趣,妈妈用胳膊戳我,“拍个朋友圈吧!...

  • 别忘了,我们曾经也只是孩子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在《爱弥儿》这本书里写道:“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

  • 别忘了,我们也曾是个孩子

    无戒学堂: 作者:云儿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在北京生活的孩子们从放寒假一直连到暑假,9月1日才开学...

  • 心路236~别忘了我们也曾是孩子

    回想自己小的时候放学后在田间放鹅,小鹅们自由自在的吃草,我就自由自在的看着天上飘来飘去的云朵,看着变换不同的形状,...

  • 6月的第一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

    书中的序写到——我想,律师也曾经是个孩子。 读完之后我在想,大家都曾经是个孩子,长大之后,好似我们都慢慢不像孩子时...

  • 我们也曾经是朋友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话题。 我从来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和朋友的关系,于是有些走得太近所以失去,有些走得太远所以失去。 过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ha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