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三部曲:
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
许多人都曾因为各种原因自卑,很多青少年在自卑中迷失了自己。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犯错后要勇敢的改正,找到自己的指路明灯,树立属于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我想,如果处于迷惘之中,首选的人生导书应该选择刘墉的书。
刘墉先生总是用简短的事例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说教,只是让人从故事中去体会事情应该怎么做才是合理的。
每个人都应该给予自己一次机会,让自己成长,克服曾经的自卑和不足。
刘墉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便是最好的良药。
少年时期的想法从来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需要有人指出不足,需要阳光和爱去包容。
刘墉和自己的儿子刘轩“对话”,这场“对话”时隔多年,但爱和传统美德永不过时。
在这些信中,可以知道多年前,父亲对儿子的爱在信中溢于言表,多年后儿子的回信中,充满了对父亲的理解。
刘墉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一位在和青少年沟通道路上的专业的作家,每一次讲的例子,都让人很暖心。
他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作者,更不是一位说教的中年大叔,他是属于青少年的朋友,他的文字让青少年重拾自己。
王朔《致女儿书》
前几年最热的作家,莫过于王朔,许多人知道王小波,但王朔这个名字却少有耳闻。
其实相比王小波,我更喜欢王朔,他总是用犀利的笔调将覆盖在事情的本质上的面纱无情的撕扯下来。
习惯了他这样的笔调,再去看他的《致女儿书》才知道,这个看着吊儿郎当的男人竟也有如此柔情的一面。
这是当成了遗书写的信,从孩子的出生开始讲起,把家族关系娓娓道来,就像在给自己女儿讲故事一样的语气,和蔼可亲。
王朔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人生积累的一些道理,一点一点的将给女儿听。里面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他对女儿的爱意。
王朔的洒脱自在,在女儿这里变成了无尽的牵挂。
王朔写不仅仅是自己给女儿的信,而是许多父亲想给女儿讲的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致女儿书》是读懂父亲,理解父亲最好的一本书。
每一个女儿都是父亲心底的宝贝,自己舍不得,交给别人更是舍不得……
分享的三个作家里面有两个是通过书信和孩子交流,从前车马很慢,情书很长。每一位父母写给孩子的信,都藏着他们的牵挂。
这牵挂一直陪伴着他们到死亡,这些信承载着他们太多的爱。
不管车马怎么变化,不管时间多快,父母给我们的情书都是用一生的时间在书写。
父母的情书很简单,只是想多给我们讲一些道理,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而已。
大多数的父母不善表达,只能用行动证明,但这两个作家用笔为许多父母写下了心声。
父母和孩子都是第一次成为父母或是孩子,都需要包容……
最后一个作家王朔,在我心里,其实很大程度代表了我父亲,平时看不出对孩子有多爱,也不会和母亲一样总是讲道理。
直到我放假回家,他来机场接我的时候,突然开始给我讲遇到什么事情该怎么处理,他也害怕我吃亏。
父亲的吊儿郎当只是障眼法,对子女真正的态度其实是很认真的爱。
就像王朔很认真地为女儿解释许多事情一样,父亲的爱,也可以很细腻。
有时候又好像王朔一样,对女儿的爱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介绍最后一本书的原因,可能还有就是对王朔的偏爱吧!哈哈哈哈!
(本来是三个作家,最后删掉了一位,标题名字也改了,因为平台不允许写那个作家,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那个作家违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