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左手咖啡,右手世界读书
我们请来最文艺的蓝瓶咖啡,聊聊那支神秘蓝瓶子背后的故事

我们请来最文艺的蓝瓶咖啡,聊聊那支神秘蓝瓶子背后的故事

作者: 32807f4f622a | 来源:发表于2018-03-24 11:13 被阅读27次

|旅行|城市|生活|美学 |

|探店|选物|设计|好味 |

Photo|FabianOng

 文末有「蓝瓶」福利

蓝瓶咖啡作为第三次咖啡浪潮的代表品牌,它的成功和快速发展已无需赘述。我们谈论蓝瓶的空间设计、产品定位、还有那种小而美的品牌炼成术......可我们却忘记了当时第一眼吸引我们的理由,不正是那个如同精灵一样的蓝色瓶子吗?

哇哦,到底是谁画了那个蓝瓶子。

一个成功的咖啡品牌,一定有一个成功的Logo设计引路在前。今天就和庐主一起深度探寻蓝瓶的设计奥秘,为你揭开这支小蓝瓶Logo背后的魔力。

詹姆斯·费里曼坚信,第一杯咖啡是装在蓝瓶子里的。

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席卷了东欧和中欧的大片土地,并占领了维也纳。英雄弗朗茨·乔治·科尔什奇穿越边境,从波兰带来救兵,解救了这座几近绝望的城市。人们在战利品中发现了好几个奇怪的袋子,里面不为人熟知的咖啡豆差点被当成饲料喂了骆驼。科尔什奇用市长的奖赏买下了所有的咖啡,在维也纳开了欧洲第一家咖啡店铺,取名“蓝瓶子”(TheBlueBottle)

319年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一个桀骜不驯的自由音乐人厌倦了市场上陈旧且过度烘焙的咖啡豆,决定自己开一家“只卖出炉不超过48小时咖啡”的咖啡店。这个咖啡疯子就是费里曼,他带着对科尔什奇英雄事迹的尊敬和开创咖啡历史的希冀,给自己的咖啡店也取名为BlueBottleCoffee。

品牌成立初期,费里曼像所有的小餐厅老板那样,打理着BlueBottleCoffee店铺的一切,包括logo设计。有限的人脉资源只允许他找到一位他欣赏的画家朋友来做设计。这位画家画了一只卡通蓝瓶子,并将品牌名设计为绕过瓶身的艺术字体的样子。现在你看到的蓝瓶子logo,是在2014年由美国加州的平面设计师丹尼埃尔·J.哈里斯重新改造的。

12年的经营与沉淀,让费里曼真正了解咖啡市场、产品和店铺自身的价值,也对如何将BlueBottleCoffee这个品牌带进大众视野有了更清晰的想法,小咖啡铺子需要发展,需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仅要靠好产品的推广,店铺风格也得改进。经典、简约的中世纪现代(mid-centurymodern)风格便成了费里曼的首选。

手绘艺术字体穿过瓶身的旧logo的设计,透着浓厚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风,且不说手绘的艺术字体难以辨识,这种风格在2014年看来也早已过时。和店铺风格类似,哈里斯打算把logo制作得更干净简约。

新设计将品牌名称从瓶身中抽离出来,设置在蓝瓶子图标下方。手绘字体换成了更加耐看的HalisGrotesque,这种字体介于经典的、有线条感的Futura和具有现代感的Circular之间,与BlueBottleCoffee的转型方向也更协调。同时,哈里斯提高了蓝瓶子的明度,让新logo显得更年轻活泼。哈里斯对蓝瓶子图标的改造并不大—她不想破坏画作本身的“残缺美”,只调整了瓶身的大小和一些边缘细节。

如此,logo里的蓝瓶子没有过多修饰,却更抓人眼球了。

▲ 蓝瓶 旧logo

▼ 蓝瓶 新logo

Q:在设计和经营上,BlueBottleCoffee都从苹果公司汲取了灵感,那么在设计logo的时候,是否也参考了简单、经典的苹果logo设计?

A:事实上,BlueBottleCoffee只在包装设计和营销上从苹果获取灵感。我们并没有试图学习苹果的logo设计。

BlueBottleCoffee的诞生,和此前那个“艺术字体穿过瓶身”的logo设计,都远早于苹果标志性图像。将复杂的图标简单化,让图像作为主体在移动端凸显,是这几年logo设计的趋势。

图像作为用户体验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用户感知某个品牌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最容易被记住的部分。

本身蓝瓶子和文字“BlueBottleCoffee”就是一种重复,所以我把旧logo里穿过瓶身的文字摘取出来,让蓝瓶子本身充分表达自己。巧的是,苹果也是这么做的:只用一个简单的图标,不加任何文字,让“苹果”说话。

Q:那么更多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A:日式茶馆。费里曼在几次到访日本后,对日式茶馆的好客、精致的包装和仪式感充满了兴趣。茶馆的“简约”让顾客可以完全投入品茶中去,这种纯粹和放松感恰恰是美式咖啡店、餐厅,甚至是酒吧缺少的。

费里曼想把这种情感融入设计当中—并非要照搬日式茶馆的模样,而是将美式咖啡店本身的特点和日式茶馆的好客、纯粹融合得恰到好处,让BlueBottleCoffee的消费体验真实又不失特色。我觉得,这也是后来BlueBottleCoffee能在日本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photo 丨林秉凡

Q:有人说,对于设计师而言,最具挑战的并不是设计一个新logo,而是为一个已有品牌基础的公司设计一个新形象。因为设计师会受到品牌自身特点的影响,难以施展拳脚,或是融入太多自己的风格,破坏品牌已经建立的形象。你怎么看这个说法?

A:对设计师而言,这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存在的挑战。对于公司而言,寻找设计师的第一步,就是考量这位候选者是否有能力打破自己的固有观念,能否在视觉上充分表达品牌的理念,或者是他本身的风格是否和品牌相称。如果不是,那么,这位设计师恐怕就不是一个好选择。

费里曼面试我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担心,因为他对新logo的设计有很明确的期待,他希望设计师既能完全展示BlueBottleCoffee的品牌变化,又不要过度添加自己的个性。幸运的是,我和费里曼有缘,我们有着相似的设计品位,这也是我在设计生涯中第一次感觉到,为一个品牌设计logo的同时也是在设计自己。

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是一个好的沟通者,设计必定不能脱离客户建立品牌的初衷。

Q:在你看来,怎样的logo能称得上好设计?

A:一切都得围绕你的客户,好logo首先得是一个沉默的品牌大使。logo需要向用户传递品牌的氛围:品牌的路线是高端还是亲民?风格是严肃还是有趣?这个品牌有特定的用户年龄层吗?这个公司会常常做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吗?用户需要在看到logo的一瞬间就对品牌有相对清晰的认知。

但话说回来,一个好logo必须“不能阐释一切”。如果第一眼看一个logo,你觉得它提供的信息拥挤、忙碌,没有条理、没有中心,那么它的设计就太过了。这个临界点,设计师需要反复操练才能拿捏准确。总之,一个好logo必须要有好品位,带给顾客好感觉,且能被人记住。

Q:那你觉得什么是“不好的logo设计”?

A:如果一个logo仅仅跟随当下潮流,那么这阵风过后,它很快就会显得过时。通常,这样的作品出自一个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客户的设计师之手。

我也很讨厌横着或竖着拉伸logo文字来配合图标的设计,很多汽车品牌会这么做,比如丰田Tacoma。你完全可以调整字体角度,或是用其他方式微调,但千万不要用压扁或拉长字体这样低级的做法。

最后一点,一个logo里千万不要出现两种以上的字体!千万不要!

Q:潮流一直都在变,logo也一样。前段时间“lessismore”的设计风格常被谈及,而现在风向标似乎又变了。那么,怎样的logo设计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呢?毕竟,好logo和好产品一样,都会传承下去。

A:我同意你的说法,现在“lessismore”越来越少被提及,大家更愿意找到一款像苹果一样经典的设计。所以设计师们都在想办法怎样能让logo一眼就被人们记住,比如把logo做得前卫一点,去掉文字,把所有概念都融入一个图标里。就像之前我说的,这是移动端发展的结果。

对我来说,我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客户的品牌。只要logo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品牌的灵魂,无论它的外表形象和风格如何,消费者都不会觉得突兀,他们对logo设计也会有更多尊重。

所以,logo设计没有什么固定的准则,当你看到一种流行趋势时,试着想想5年以后这阵潮流是否还会留存。经典的图标logo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当然有字体的话也要在排版上格外花心思。

Q:你有自己最喜欢的logo设计吗?

A:任何人的偏好一定逃脱不了他自己对美的认知,我喜欢的logo都离不开“动画”“色彩”“趣味”“讨巧”这几个元素。下面这些logo未必就是最好的设计,只是它们恰好符合我的品位。

●BalancebyArmchairMediaLLC

Balance是一家为儿童设立的艺术瑜伽工作室,它想通过运动带给孩子快乐、自信和对“社区”的认知。

很少也很难有设计师能做出像Balance的logo这样的作品,仅在品牌名称上做文章,但完全表达出了Balance的理念:有活力、有趣味、有平衡感,还丝毫没有牺牲文字的辨识度。太有智慧了!

●佐治亚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GA)byArmchairMediaLLC

哈,这是个有趣的设计。如果我是客户,我会很喜欢这细长的字体,但我更会担心,这样的设计对于大众而言会不会太奇怪?画面给人的视觉冲击会不会盖过logo自身的含义?设计师写了一篇文章,说服MOCA采用了他的设计,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这款logo设计会在许多年后仍保留新鲜感和张力,因为底部的字体并没有明显的时代感,而上层的艺术作品也是经久不衰的。加之艺术馆可以用新的展作替换logo上层的图像,这样灵活的设计不仅能让logo作为展览的宣传,还可以不断带给观众新鲜与活力。”

他说服了MOCA,也说服了我。

●Madwell(麦德威尔)

这又是一个每次都能带给我愉悦的品牌。当然Madewell的服饰风格和它想要展现的女性形象本来就很打动我,但我更喜欢它的logo呈现,我从来没有在任何其他品牌中看到过这样真实、自然、有诚意的手写体。手写体在logo设计中十分常用,但也正是如此,一种字体会被用在很多品牌的logo上,设计师会认为这种字体正流行、不出错。但对于logo而言,被用烂了的字体永远不会显得特别。 

文丨李思嫣; 图|未标明的图片均来自“未来预想图”《蓝瓶物语:不止一杯好咖啡》

🌍

本文授权编辑自“未来预想图”

蓝瓶物语:不止一杯好咖啡》,

 本文所涉及图文,

 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推荐理由-

《蓝瓶物语:不止一杯好咖啡》一本你从没见过的分析手册,为你深度讲述“咖啡界的苹果”的品牌秘密。咖啡爱好者必读!随书附赠三次咖啡浪潮图解折页。

岙庐粉丝福利

在岙庐微信公号,文末留言,说出

蓝瓶咖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留言最走心的2位粉丝

庐主将亲赠

蓝瓶物语:不止一杯好咖啡》一本

(留言截至时间:2018年3月30日中午12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请来最文艺的蓝瓶咖啡,聊聊那支神秘蓝瓶子背后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lq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