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作者: 一步一喜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22:24 被阅读0次

      话说《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各位看官有所不知呀,这书乃是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在梁山泊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用拽文点的话说,一部《水浒传》话尽了世间的豪情与奸邪的悲欢,是一曲造反失败的悲歌,是一部反抗压迫的史诗。

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官逼谁反?

      此书问世以来,“官逼民反”“农民起义”这样的说法自然成了对于它主要内容的概说,多半个世纪以来,这些观念也深入人心,但有时读书,就为了咂摸个别的“味”来。

      《水浒传》岂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我们细细地把这一百单八将摆到桌面上,分析一下其出身背景,不仅疑窦重重,而且怀疑我们是不是读了一本假《水浒》。从领袖级的及时雨宋江宋押司,到骨干级的豹子头林冲林教头,哪怕是宋江的马前卒黑旋风李逵、神行太保戴宗,也曾是宋朝公检法部门的狱警或者基层法官,干部待遇,有过编制;当然还有极少数绞尽脑汁没能挤进这个体制的人,比如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等,那都是传说当中最可怕的失意秀才。所有的这些人,要么追求庙堂,要么歆羡江湖,不能进入庙堂,那就进入江湖,至于做良民级别的老百姓,那可不是他们的追求。反观三阮兄弟这几个渔民,根正苗红;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谢宝这两位猎户,自然也是农民或老百姓的好榜样,但也只是堂堂的三十六天罡——梁山泊中的主力中的少数派。是“官逼民反”“官逼官反”,还是有更深层的社会指向,请列位为小主智商续交费用。

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侠客”还是“黑客”

      细瞧便知,书中的人物颇多,提到了八百多人,细致描绘了108将。每个人性格迥异,特点鲜明。其中如宋江、林冲、武松的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宋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他任人为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其思想直接关系着梁山的成败,他的一生曲折,从仗义英雄,到梁山首领,再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梁山泊风光一时和悲惨的结局是遇到了“侠客”还是遇到了“黑客”。

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当然,英雄的主旋律是谁也无法从《水浒传》中抹去的。但是其中诸多的人物(李逵、鲁智深、杨志……)却常常发我深思,在他们光鲜的英雄故事背后,总有让人说不出的隐痛。各位可有同感呢?

            “口语”写成的名著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它的语言特色是明快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论是写景描物、叙事谈情,都极为灵动传神。

      《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冗长的叙事和繁琐的景物描写。少有的写景文字,也非常精彩。如在高中时就已经学习过的《水浒传》中的经典章节“武松打虎”。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到此时此地老虎突然跳出来的可能性之大。《水浒传》的叙事,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妇孺皆知。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英雄形象。 这样的语言风格你感受到了吗? 

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在结构上,首尾完整的总体与局部有机结合。全书起义的全过程构成总体,使读者清晰地看到梁山泊的来龙去脉;同时又把108位好汉各自走上梁山当作独立局部,使每个人的局部反抗成为总体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从官逼民反、百川归海的革命史诗中感到愤怒,也从招安失败的英雄悲剧中产生哀怨,从而接受了全书主题。其次,塑造出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如李逵、鲁智深两人,同是粗中有细,但一个细得天真烂漫,有如赤子,一个细得豪中见智,老练成熟,各成典型。另外,人物语言切合其身分、地位和性格特点。如在江州酒楼上,戴宗初见宋江口称“仁兄”,李逵称“黑宋江”,宋江则对戴宗称“院长”,对李逵称“大哥”,都从人物说话上看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细致之处,都体现了深邃的文学造诣,列为如能细品一二,定能悟出世间烦扰,趣话一段传奇,岂不美哉!岂不妙哉! 

相关文章

  • 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话说《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

  • 《水浒传》——一曲“忠义”的悲歌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

  • 读《水浒》论“忠义”

    “忠义”几乎可以作为《水浒》的代名词。从古至今为大家津津乐道、又百谈不厌、对这二字的研磨与深究可谓是“前...

  • 《水浒传》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水浒传》作者是明代施耐奄和罗贯中写的,《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 宋江:对人有情对事忠义

    宋江:对人有情对事忠义 一、人物解...

  • 对四大名著的新见解25

    三、水浒传 25.总评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施耐庵,《水浒传》又叫《忠义水浒》,是...

  • 读后感之八

    15 水浒英雄李逵 九三班宋佳怡 “孝母敬亲真男儿,忠义二字刻于心。”这就是水浒好汉——黑旋风李逵...

  • 新思维新水浒——评电视剧《新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在我门熟知的李雪健版《水浒传》之外,还有许多大小版本。(之前山东电视台播出,的鲍国安...

  • 胡忠义“戏”天师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胡忠义本是南蛮小镇的一个穷书生,从小饱读诗书,算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

  • 水浒(三)

    水浒人物,个性鲜明, 虽是不同,却有忠义, 生活之惨,磨练精彩。 梁山好汉不为名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水浒》  戏解“忠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mw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