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今天学习《金色花》,这是一篇以孩子的口吻写的散文诗作,特别适合学生朗读,采用主要教学策略也是在读中悟。
在朗读前我询问孩子们朗读要注意的事项,大家都大声回答: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从来到初一语文课堂上就特别强调他们的朗读,理论要点基本掌握。请了一男一女两个女生各自读了一遍课文。都没有能达到他们所回答的理论要求。语速太快,腔调一马平川。看来要改变他们的朗读习惯非一时之功,很多孩子这种朗读腔调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快一个月了,这个转变还是甚微。孩子们习惯了快速读课文、背课文,只要背会了就好,不管有没有感情。到现在朗读课文依然还是例行公事。要教会孩子朗读,引领他们阅读,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是必须好好钻研的课题啊!
这节课我花了大半节课来指导阅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
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此时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又惊又喜。又是责怪又是高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们一起读出妈妈这种复杂的心情。
孩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一种撒娇的语气。
试着读出这种撒娇的语气“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欣喜,责怪)
文中体现的是母子间亲密的爱意,应该用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语调诵读这首诗。孩子们表示赞同。再让他们读这篇文章,明显的好多了,感情表达比刚开始时要准确了。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地进行训练,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策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朗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