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高龄的爷爷,说起了以前的故事。
清朝时期,四川盆地一带因战乱或天灾,四处荒凉无人,政府下令湖广填四川,祖上举家带口从湖广地区搬迁而来。按照清政府统筹,祖上被划分到了某地,从此世代以种田为生。1920年代,曾祖父在地主手里租了10几公里以外的田,为了方便劳作,便就近建房安家,也就是我现在概念里的故乡。曾祖父一共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当地算是中农、富农家庭,建的老宅如今地基仍在,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在当地的镇上购置了一套房子,商铺和住宅有几百平米。
问起在镇上购房的原因,爷爷说是为了躲避土匪。解放之前,农村地区土匪猖獗,越是富足之家,越容易被土匪盯上。1942年,曾祖父的家里,就不幸地遭遇了这个厄运。一个深夜,土匪破门而入,将曾祖父打得头破血流,家中钱财被洗劫一空,连衣服被褥都不放过。其中一个土匪用锅灰把脸摸得黢黑,用头巾盖住嘴脸,只露出一双眼睛,但还是被曾祖父认了出来。第二天,曾祖父去镇上报案,说清楚了该土匪的姓名住址,镇上很快把案情上报到县里,县警察局高度重视,并对此次剿匪行动表明了坚决的态度。很快便派警力追去土匪的老巢,一举端了土匪窝,翻出来的赃物摆放了几十米长,土匪被抓后判了枪毙,这件事才算告了段落。那时候爷爷有八九岁的样子,已经在上学了,如今提起仍记忆犹新。
最后爷爷的感触是,那个年代,留在农村确实苦,贫穷了,自己遭罪,富裕了,却容易被小偷土匪盯上。
知道了自己的来处。祖上从湖广地区迁移过来时,路上遭遇瘟疫,最后四兄弟只剩下了两兄弟,那时谁不幸染上了病毒,谁就只能被扔在路边等死,或许是感谢祖上艰难维持了自己的生命,不然就不会有如今的我。我认为曾祖父那一代是辛勤创业,曾经老家那一片荒无人烟,也就是他在此处种田建房,才有了这个家族的兴盛,经过四五代的繁衍,如今应该有几百号人了吧,当然,我们彼此并不都认识。爷爷那一代,算是守业,保障家中土地、资产不流失。故乡的概念,可能也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在那之前因为太偏僻而没有人烟,在那之后因为改革开放等社会经济原因,家族的年轻劳动力均离开了家乡,去往城市工作生活。
这就是故乡。
网友评论